中国互联网发展这五年:动动手指?让生活更便利

2017-10-09 20:31:54 中国青年网
A+ A-

图为高铁乘客扫码进行消费。 新华社发

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上会发生什么?国外一家大数据公司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有趣地诠释了中国互联网的体量:一分钟的时间里,滴滴打车上有1388辆出租车、2777辆私家车被叫服务;微信上有395833人登录,19444人进行视频或语音聊天;在淘宝和天猫上,774个人下单完成了购买……

据统计,中国有接近7亿互联网用户,互联网也已深入到各地区各行业,涉及大家的衣食住行。如今,许多人只需带一部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满足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需求,展现互联网的速度与便利。

足不出户更省心

互联网给生活会带来哪些便利?许敏,一位28岁的网络技术工作者可以用他起床后的生活给出答案:“早上我醒来后一般会躺在床上刷会儿手机,看看淘宝、京东有没有自己想买的东西,或把购物车里的商品逐一付款。洗漱前,我会在美团、饿了么上面找自己想吃的早餐,下单后他们很快就会送货上门。哦对了,如果发现停水停电、手机话费不够的问题,我也可以在线缴费,及时解决。”

足不出户满足所需,这一点是许多网友夸赞互联网让生活变得方便的重要理由。而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许多线下服务也可以通过线上的选择、预约,让网友们在家享受。比如通过美甲服务的客户端,网友可以选择美甲师上门做美甲;通过预约厨师的客户端,希望饕餮美食的网友可以在家享受大厨上门烧制的一顿美餐。诸如此类的服务还有很多。

而即便网友们要出门参加体验式的交流和活动,互联网也能助他们一臂之力。“一般到周末,我都和男朋友去商场吃饭、看电影。但是我们一般会提前在网上买好电影的场次,因为这样既保证有心仪的座位,票价又便宜。而吃饭前我们也会查看对应的餐馆是否有推优惠的套餐或代金券以及是否需要在线预约排队等等。这些网络上完成的操作都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

买飞机票、高铁票,预约医院就诊时间、博物馆参观时间……互联网的运用,为大家提供了众多不出门就可以办理的服务。

到处只要“扫一扫”

汤姆是一位澳大利亚的小伙子,在杭州待了6年。适应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达的生活,他感觉自己如今已离不开手机了。这不,前不久,汤姆带着一个美国朋友体验了一把无现金一日游。

“我们俩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只带着手机就出门了。到路边看到有人卖烧饼,我们俩就买了几个。即便是小小的摊子,他也有微信和支付宝各自的付款二维码。”汤姆表示,吃完烧饼之后他们去菜市场买菜,就算只买一根葱也可以“扫一扫”支付,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还有坐公交车、骑共享单车、理发,他们做什么付款都只需要“扫一扫”,真的很方便。他的美国朋友对此大为赞叹。

当然,“扫一扫”的功能并不只体现在电子支付上。例如在参观景区、观看展览时,许多的古迹、展品下方都有二维码。通过“扫一扫”,大家就可以浏览到更具体的文字信息或视频,听到带有磁性声音的语音介绍,这让自己的参观行程更有收获。有网友认为,这些讲解介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还有多种语言文字的版本,如同请了一位导游。还有像对于一些商品,尤其是药品、生鲜产品等,通过二维码扫一扫,消费者可以了解它们是否有防伪商标、认证监管码、生产运输流程,从而判断它们的真伪及安全性。

此外,还有像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观看直播、加入群组、启动手机程序等等,也都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实现操作。

日常生活全覆盖

王鑫是生活在浙江南部小城的一位公务员。每天早上,他都会乘坐公交车去上班。在过去,他总是碰上刚好出门公交车刚刚开走、或者等了很久也不见车的踪影的情况,但现在,他基本都能在公交车快到站时刚好站定就位。“我们通过软件,可以实时查看各路公交车的车辆行驶到哪个车站的附近,所以我只需要留出步行到车站的时间就可以了。再也不用在车站傻等了。”

这便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力量。在交通方面,大数据还可以告诉出行者哪条路畅通、哪条路拥堵,避免大家浪费等待的时间;提供大家从起点到终点的出行方案,比如地铁、公交怎么坐,如何更省钱等等。而找停车位、网约车,这些也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解决。

除了交通方面,大数据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很多。比如运动软件可以记录每天运动的时间、项目、燃烧的脂肪量,数据汇总后系统会自动判断生成未来的运动方案,便于更合理的健身;还有像物流数据的发布,可以让用户了解自己的快递已经处于什么位置、什么时间可以送货上门、快递员的电话多少,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