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大丽高速犹如一条彩练飘舞在洱海东岸,绕山岭,钻隧道,直抵丽江。桥梁多、隧道多,大丽高速不少路段建成后便形成桥接隧、隧连桥的奇观。为了修建这不到200公里的道路,消耗了钢材44万吨、水泥206万吨、沥青12万吨。
安全、舒适、养眼的路游体验,是国内外“路人”品鉴大丽高速公路的最直观感受。背后,则是公路建设者的匠心营造。
服务区也是观景地
“大丽高速全线设置双廊、剑湖、拉市海3个廊桥,每个服务区都有观景赏景的内容:双廊服务区把银苍玉洱美景展现给每个游客,成为大理自驾游的首选停车观景点;剑湖服务区以居高临下之势把剑湖美景尽收眼底;九河停车区可观赏九河坝区,拉市海服务区可观赏雄伟的玉龙雪山和秀丽的拉市海湿地。”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大丽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国辉告诉记者,大丽高速公路沿线经过苍山、洱海、剑湖、拉市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因此在设计服务区选址时,着重选择临近风景区的位置布点,做到自然风光与公路风景相互融入;坚持依山就势的理念,通过多次现场比选,确定在坡地上进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地形地貌,采用分台的方式进行场地平整,既扩大了服务区面积,又减少了工程投资。
建筑体现地域特色
为适应不同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大丽高速沿线的所有建筑都按白族、纳西族和藏族民居风格进行了设计。大理段的建筑主要以青砖灰瓦的白族民居风格为主,剑川段重点融入木雕和石雕元素,丽江境内则主打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从凤仪立交进入大丽高速,行驶到42公里处的挖色大桥便可观洱海。为了让驾乘人员停下来欣赏这一片海,指挥部建设了公路两侧的“风花雪月港湾停靠站”,远可观苍山、洱海和大理古城景致,近可欣赏2600多米挖色特大桥之雄伟。记者了解到,起初从海东到挖色段曾沿洱海设计了11公里的高速公路,不过由于大部分的桩基要打进洱海,可能会对洱海造成影响,后来专门修改了方案。“从华营立交开始,离洱海越来越近,却要到42公里处的挖色才能看见海,就是为了保护洱海。”
古树与新路共生
建设道路,难免涉及树木。云南交投及各参建单位在开工前便对征地范围内原有的地面植物统一进行了移栽,路基成型后再移回公路沿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道路原始植被。“指挥部在工程开工前就对大丽高速公路正线内的原生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制定移植方案,移植的树木用于大丽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并将局部有古树的地段通过调整线路为古树‘让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公路沿线原有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国辉说。
以下山口隧道为例,原来的设计只是简单的花草配上景观石进行修饰。然而,隧道建设过程中发现一股清泉后,指挥部创造性地提出将隧道清泉与洱源县三个著名湖泊西湖、茈碧湖、海西海相结合,以此打造独特的水体景观。通过巧妙搭配,一个一水连三湖的叠水瀑布在大家面前呈现,再配上带有洱源文化元素的凤羽砚台景观石,种上当地有名的梅子树,下山口隧道的地域文化和景观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
“从设计到建设,我们都要求把公路当成艺术品来进行创作,为社会和子孙后代留下自然环境和厚重文化相结合的作品。大丽高速在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有着这么好的资源却没有用好,那就是建设者的失职,是一种罪过。”张国辉说。
“公路建设中,人们会因两座城想到一条路;公路建成后,人们会由一条路想到两座城。” 大丽高速将大理至丽江的行程从原来的4.5小时缩短到2小时,更是将沿线洱海、剑湖、拉市海,苍山、玉龙雪山,白族、纳西族等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连成一片,宛如一条金线,将一颗颗灿烂的明珠完整地串连起来。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0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