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表、电子表到多功能手表 精确记录越来越美的时光

2017-10-07 07:51:53 央广网
A+ A-

  乔启财夫妇的“上海”牌手表和“东风”牌手表。

年过八十的乔启财老人和老伴李翠英,坐在午后的阳光里,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拿出来两块表擦拭着。表带虽然生了锈,表盘却依然光洁如新,一个写着“东风”,一个写着“上海”。

表多了不知道戴哪块好

乔启财家里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孙子孙女们也已长大成人,有的在上大学,有的已经工作。儿孙们经常回来看望老两口,当然也没忘了孝敬二老。

李翠英老人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好几个盒子来。“你看,这些都是这些年孩子们陆续送我们的手表。”李翠英老人一一打开,如数家珍:“有一段时间大家都戴电子表,大儿子就给我买回来一块。这是日本表‘西铁城’,那会特别流行。”

“有一次,在外工作的外孙回来,兴致勃勃地给我送了一个盒子,让我打开看。”乔启财老人说:“我打开一看,是一块很漂亮的手表,上面还印着毛主席的头像。”

“现在我家里的手表很多了,每天戴一块,一周都不用重复。而且手表功能越来越多:记步、定位、呼叫……”乔启财老人突然叹了口气,“但表多了,反而觉得不知道该戴哪块好了。”

在当年,能戴上“上海”表、“东风”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两位老人感慨道。

“上海”初逢“东风”

“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现在很普通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稀缺着呢。”乔启财老人说:“手表那会儿特别抢手,尤其是‘上海’牌这样的好手表,很难买到。”

李翠英在旁边接话说:“1964年我们结婚的时候,这个‘东风’表是120块钱。我当时当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21块钱,他的工资是45块钱,根本舍不得花这个钱。”

老两口想起了当年的事情,笑容写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李翠英老人指着“东风”表说:“虽然我们结婚的时候很穷,但日子在慢慢变好。他还挺浪漫,有一天回家看我,突然拿出一块表,说送给我,真是把我高兴坏了。”

当时由于工作原因,乔启财老人在南昌铁路局工作,李翠英则在老家的公社代课,这块“东风”表就成了夫妻两人之间的纽带。

后来,李翠英老人又用她攒的钱,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送给了自己的丈夫。从此,“上海”与“东风”就“结了亲”,成了他们感情的信物。

倍加珍惜,不仅因为稀缺

细细地看这两块表,“东风”侧面的表冠上有些磨损,但拧两圈发条,依然“老当益壮”地运动着。而“上海”表带已经缺失,指针也停走了,但被一块黄布一层层包着,表圈部分还闪闪发亮,主人对它的爱惜程度可想而知。

乔启财讲了一个老伴现在才知道的原因。“那会儿去看你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你和别的老师调课,我们去了一趟县城。两人在外面不知道时间,你回来之后就把课给耽误了。我当时就决定无论如何给你买一块手表。”

“我也一样。”乔启财老人说:“那会儿有了‘上海表’后,听人们说,晚上睡觉就用牙齿咬表,能清晰地感受到机械表‘滴答’走表的声音,有一次回家,我借给一个亲戚,他出去挑水,生怕别人看不到表,故意把戴表的那只手放在扁担上,别提多逗了!”

爱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大儿子乔海燕工作第一天,乔启财老人曾把自己的那块“上海”送给儿子,对他说:“你步入社会了,需要一块手表。这块手表的年龄比你还大,希望它能伴随着你的进步,给你更多的支持。”两年后,乔海燕有能力买自己喜欢的表了,他又把表还给了父亲:“这块表是您和母亲感情的见证,应该由您来保管。我会记住您的要求,在工作生活中严于律己、公平待人。”

乔启财老人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家人的全家福,那是两位老人的骄傲。“从结婚到现在,转眼间50多年过去了。这表虽然也退休成了‘古董’,但见证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长。”李翠英老人说。

“滴答滴”,拧了几圈,东风表又“矫健”地走开了。这位“老人家”,从落户到这个家,虽自无言,却记录了时光变迁,也见证了这个家的枝繁叶茂和越来越富裕舒心的生活。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07日 06 版)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