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5日电 题:第二个“中华慈善日”:让慈善事业更加“优质”
中华民族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中,慈善事业也正以越来越多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9月5日是第二个“中华慈善日”,在《慈善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公众的爱心在如何播撒,慈善事业又该如何“润物细无声”地稳步发展?
慈善呵护特殊人群 走进日常生活
5日,全国多地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集中展示着社会公众对慈善越来越高的热情、越来越紧密的互动。
当日,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宣布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关爱自闭症专项基金”。在专项基金成立仪式上,国家一级指挥曹鹏受邀担任“关爱自闭症形象大使”。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长期关注自闭症儿童,他创办的“上海曹鹏音乐中心天使之音沙龙”尝试用音乐培训帮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当天的活动上,自闭症孩子们在台上表演了管乐《皇家进行曲》,又“手舞足蹈”地演奏了《命运》,专注而独特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掌声阵阵。
曹鹏发出倡议,号召通过社会各界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自闭症患者更加坚强地挑战命运,并帮助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广州市民的朋友圈则被一份“捐赠档案”刷屏。这是由广州市慈善会设计的“扫码晒账单”,市民只要扫一扫H5页面二维码,就可以便捷获取广州市慈善会2016年账单,包括捐赠收支、公益活动及管理费支出、公开募捐、网络募捐项目、全年捐赠明细等,还可以查阅个人在该慈善会的捐赠档案。广州市慈善会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让公众更多地走进慈善、了解慈善、参与慈善。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施南昌表示,《慈善法》颁布一年以来,慈善事业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社会的慈善氛围也越来越浓。“并且,慈善组织也越来越壮大。”施南昌介绍说,上海有200多个慈善专项基金,其中90%是由企业建立的,参与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处理财富和社会使命关系的重要方式。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截至2017年9月5日,中国慈善基金会数量达到6199家,资产额超过1300亿人民币,年度捐赠和支出近400亿人民币。
成长中的慈善事业仍需“历练”
当慈善事业热度越来越高,社会也在呼唤更加“高质量”的慈善。从善款“去哪儿了”到公众的“慈善素养”,我国慈善事业还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