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
6月底,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实现封顶,标志着这个京津冀协同的国家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仅用110天完成16万平方米超大基坑建设任务的速度背后,是42天就完成拆迁13个村2万多人,拆迁速度为建设速度提供了坚实保障。
两年前的夏天,张月学所在的大兴区礼贤镇大马坊村启动了新机场征地拆迁。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张月学第一个在拆迁签约书上签了字,几十年的老宅在轰鸣声中被推倒。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民代表会上,张月学还将自家的协议公开,得了多少钱、选了多大房。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群众的疑虑打消了,签约也顺畅起来。
类似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大马坊村。在北京新机场拆迁中,涉及13个村的支部书记全部在第一天签约;涉及的486名各单位机关干部作出承诺,带头支持拆迁。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庞大复杂系统工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是突出特点。
“大车一过尘满天,路边废品堆成山,偷东西、卖假药、打架斗殴的很多……居民大白天不敢出家门。”朝阳区孙河乡沙子营村村民赵甫指着身边绿树成荫的公园说,3年前这还是成片的非法砂石料场。
“‘枪声’在哪里,哪里便是‘战场’;问题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线。”孙河乡党委书记李欣说,为了加快推进腾退更新,孙河乡党委提出一线工作法,政策措施在一线公开,班子成员在一线指挥,机关干部在一线冲锋,党员模范在一线表率,基层问题在一线解决,党群感情在一线培养。
沙子营村村民南树清说,刚开始不相信砂场能彻底清掉,但党员干部跟我们打成一片,有事冲在前面,让我们有了信心。
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中,问题矛盾在哪里,党组织和党员就到哪里,已经成为常态。
“党员派到一线去,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在每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西城区委西长安街街道工委书记陈振海介绍,为了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情,102条街巷配备94名街巷长,实行“一巷一档一策”。在清理地下群租空间后,坚持“大事怎么办、百姓说了算”的理念,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把原来的地下群租房变成解决居民停车、活动、阅览、仓储等需求的空间,让百姓享受疏解的成果。
3年来,北京市累计调整疏解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等商品交易市场370余家、从业人员21.8万人,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41家,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疏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北京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继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