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8月29日电 题:“小”细节中的城市“大”文明——河南焦作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新华社记者孙志平、王烁
行人过马路时,机动车纷纷停下来,礼让斑马线;进到集贸市场,像进了超市;主要街道的人行道慢车道都进行了改造……清爽、舒心、文明,是焦作这座城市留给记者最直观的印象。
从百年煤城到山水园林城市,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焦作这座北方小城,在经济转型的同时,用“创”出来的生态文明,逐步提升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经济发展呼唤生态文明
焦作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北山、中川、南滩”的地貌特征为这里蕴藏了丰厚的人文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太极圣地、山水焦作”两大名片更是享誉世界。
这里具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曾经是一座“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同全国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焦作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
经济转型呼唤生态文明。2016年以来,焦作把“北山治理”当做突破口,集中40天时间,取缔非法采矿点413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1028个,关闭到期非煤矿山企业63家,斩断利益链,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彻底根治了多年顽疾。
“黑色印象”改变了,“绿色主题”成为主旋律。焦作市用不到5个月时间,在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高质量建设6条总长220公里的绿色廊道,新栽植苗木176.8万株,绿化面积1.8万亩,整体路域环境明显改观,景观效果初步呈现。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在河南省处于落后位次的状况,焦作市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污染围城”集中整治,下决心扭转环保落后局面。半年时间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2362个,关闭“土小”企业546家,清腾土地5552亩,规划建设游园48处。截至7月29日,PM10、PM2.5同比分别下降16%、34.2%,下降速度均居河南省第一。
生态文明需要“内外兼修”
在自然生态不断修复的基础上,焦作市又在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上下起了功夫。
今年以来,焦作市把群众最关注、市民最有怨言、最影响城市形象的广告牌匾、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农贸(集贸)市场、城中村、居民楼院、背街小巷等十一项内容作为整治重点,强力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