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笔者脑海里总浮现两个词――“葡萄牙”和“眉间尺”。
不过,这“葡萄牙”不是欧洲国家,而是生逢斯世的某些人,似乎长了一颗“葡萄牙”,那可不是品尝什么法国名酒的工具,而是惯于泛酸,任你有什么优点,在这些“葡萄牙”上天天嚼,酸得腮帮子都撑不住。人们又都随身揣着“眉间尺”,这也不是鲁迅小说《铸剑》里的人物,或传说中春秋著名铸剑工匠干将、莫邪之子,而是某些人时时爱拿“尺子”衡量得失,锱铢必较犹如在“眉间”盘算。
若换个更直白的词形容,最贴近的大概就是“攀比”了。从老到小,从里子到面子……当代社会,形成了较之低头族、月光族、银发族等等更为庞大的族群――攀比族。如果要编一部中国“年代社会生活辞典”,那么,“攀高”显然适合用来描绘现时国人群体的生态与心态。
拿最近的说,婚宴齐齐“攀高”,追求“五星级”标准,一般家庭只能望而却步;而秋季开学,校园里也大兴“攀高”之风,一些学校宣布学生宿舍升级到宾馆水平。最厉害的还属娱乐圈,其攀高之风独占鳌头,演艺明星讲排场、追名牌争先恐后,已走向畸形,进而恶性循环至“离”了多少次,有没有“吸”两口……多么突破下限的比赛!
人皆有欲,唯各自胃口不同。人多怀攀比心理,只是目标高低有异。笔者总结,人生有“攀比三阶段”:成绩、成就、成活。英姿少年竞“成绩”,雄心壮年攀“成就”,桑榆晚景比“成活”。
其实,最浪费生命的事情有四:担忧、自怜、埋怨、攀比。“攀”者,抓住东西往上爬也。古有读书之“九字真经”:“黄金屋、颜如玉、万斛粟”,今有新“五子登科”: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和娘子。在一些人眼里,所谓“身价”之高低,就是看谁“五子”之富、之豪。豪者便是“成功人士”,反之,便是苟且者。
置身攀比年代,无论草根还是官员都紧盯着身旁众人的“高度”,用“眉间尺”紧比细量。细细想来,如此攀车、攀房、攀情、攀色、攀长相、攀身材、攀家庭、攀名气、攀地位、攀儿女直至攀孙辈,最后又大都集中表现为攀金钱。有研究者称,英语中的金钱(Money)一词取自罗马女神蒙妮坦(Moneta),这个明智的蒙妮坦女神在希腊文的单词中还有警告之意。金钱女神的名字象征丰饶的同时,也在向世人警告着金钱残酷的一面。
此“残酷”,其一为穷奢极欲带来的腐朽甚至速朽,其二恐怕更多地表现为只盯金钱的“不计其余”。攀爬的行为危险系数很高,何况是高枝?要让自己的身子骨轻起来,要用“葡萄牙”咀嚼,又拿“眉间尺”衡量……攀得越高,越容易摔跤,这句千古箴言谁能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