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潢川8月26日消息(记者李凡 通讯员晏乾坤)每天早上6点,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秦棚村高福友就在虾稻田里忙碌起来,起虾苗,分虾苗,捞水草,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忙碌已经持续5个多月了。高福友解释说:“我们的小龙虾3月就开始上市了。”
如今,潢川小龙虾走俏市场,每天都有从周边地市和外省的经销商过来采购,“8钱左右的可以买到30多元一斤,一两以上能卖到50多元一斤,小的一斤也能卖到20来元。”高福友眉开眼笑,我们的200多亩田当天所产的虾每天都能全部卖光,每天都能挣三四千元,好的时候每天能挣七八千多元。”
“过去养鱼不好,是‘瞎忙’,一年四季手头紧;现在跟着李程刚‘忙虾’,天天有钱进!”高福友说,去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由他负责养管护、由李程刚投资,共同承包了200亩稻田,发展“虾稻共作”种养。
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生产的稻米是一种相近天然的生态稻。潢川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稻虾共作”模式每亩可以多产100多公斤小龙虾,亩均收益四五千元,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四五倍。“像高福友一家,今年每户挣个十万八万不成问题!”这位负责人说。
“小龙虾选择潢川,是对良好水域生态环境的选择。潢川选择小龙虾,是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农户脱贫致富的结果。” 潢川县县长兰恩民说,潢川是小有名气的“鱼米之乡”,全省渔业十强县之一,发展稻虾共作有基础。潢川还有文尧水产、宝树水产两家龙头企业,先后取得了加工出口注册备案和自营进出口资质认证,并获得了美国、欧盟等卫生注册。
按照因地制宜、产业引导、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思路,该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的意见和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发展小龙虾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文件,鼓励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建“虾稻共作”基地,邀请国家、河南省、信阳市专家为种养户进行技能培训。
近日,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稻渔综合种养分中心在潢川揭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对潢川“虾稻共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潢川‘虾稻共作’的综合种养方式,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达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为全国确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提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样板,是稻田综合种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目前,该县小龙虾养殖规模已由去年年底的不足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5万亩;全县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00多名,已建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小龙虾产业链条。
对于未来虾稻产业发展,潢川县委书记赵亮充满信心:“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力争到2021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形成‘南有潜江、北有潢川、东有盱眙’的三角鼎立之势,成为继华英鸭、糯米粉之后的潢川县的又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