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东镇东限洋“唐僧坐禅”。 魏毅摄
人民网平潭8月25日电(吴隆重)“石之美在乎形,形之胜在其神。”这是平潭岛海蚀地貌“活灵活现”的真实写照。最近,平潭各景区和学校陆续展出遍布全岛各角落的奇岩怪石。“天降魔兽”“岭上莲花”“鱼精上山”……这些由民间公益组织发起普查并参与命名的石头形神兼备,令人啧啧称奇。
平潭的海蚀地貌特色鲜明,因此平潭民间自发保护这些奇特的景观。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会长魏宝介绍,平潭造型奇特的天然岩石数量庞大,历来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近年来,对奇岩怪石的调查、宣传和保护,成了当地政府和民间的共识。目前,平潭正努力打造“世界象形岩石之乡”,助推平潭申请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2016年8月23日,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极大鼓舞了志愿者们保护奇岩怪石的热情。据介绍,一年来,奇岩怪石协会志愿者的足迹遍及平潭30多个大小岛屿,完成了海坛岛绝大部分(花岗岩)奇岩怪石的前期调查。志愿者们将调查中拍摄的奇岩怪石图片进行系统整理,在平潭海坛岛各大景区、图书馆、各中小学展出,以期呼唤更多人关心家乡的海蚀地貌风光保护。奇岩怪石迅速成了网友刷屏的热点,“原来家乡这么美啊!”参观者的惊叹点赞令协会志愿者们倍感欣慰。
此前,一些叫“波浪岩”“老鹰岩”“卧狗岩”等形神具备的石头景观遭到破坏,令志愿者们顿足叹息。尽管如此,民间志愿者的努力还是亮点迭出。今年4月,平潭奇岩怪石协会发起并推动了鹅头湾村“鹅头岩”的保护,避免了该岩被管廊工程爆破震毁并重新成为观景点;今年7月,该协会发起推动了芦山村奇岩怪石的保护,并与各方共同议定了保护方案,建议有关部门对山利村南寨山“骆驼岩”、东崑村鹭鸶岩、中南村观音岩、飞来石等石景进行恢复,力图使更多精致的海蚀地貌景观得以重见天日。
保护平潭石头的公益人士中,不乏在外工作的平潭籍人士。在福建教育系统工作的魏为燚表示,家乡平潭奇岩怪石景观保护工作的进展让人感到欣慰。他认为,平潭奇岩怪石是研究地球演化史的重要素材,这些石头具有高度象形特征,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但不能过度开发。这对将来平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乃至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石头景观的发掘保护也进入了政府部门的视线。2015年12月25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同意设立福建平潭省级地质公园。今年,平潭正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今年4月17日,平潭综合实验区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出通知指出,平潭海蚀地貌甲天下,保护珍稀的“奇岩怪石”迫在眉睫,要求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建设管理,加强宣传保护,在申报、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过程中,充分征求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等民间公益组织的意见,可委托测绘单位对全区“奇岩怪石”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奇岩怪石”档案等。
据考证,平潭的奇石景观形成于约1亿5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和俯冲,平潭一带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岩浆入侵,形成大量的火山岩和花岗岩,逐渐演变成形态各异的海蚀石块。平潭人相信这些景观是海岛从海底升起历经漫长岁月变迁的物证,构成平潭标识迥异的“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