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7日电(记者杜刚、马锴)塔吉妮萨罕·热杰普坐在院里的床上,揉着患有风湿的双腿,透过南瓜藤蔓洒下的阳光,她有些怀念在昆仑山深处放牧的日子。而女儿和孙子却对昔日的生活毫无留恋,因为新居“住砖房、喝自来水、就近看病上学逛巴扎(集市)”的生活条件,是高山牧场的老家没法比的。
2009年,塔吉妮萨罕·热杰普一家随全村从海拔3400多米的昆仑山深处搬出,迁到距离新疆和田策勒县县城仅2小时车程的乌鲁克萨依乡,落户新址的村子也更名为新玉龙村。8年过去,塔吉妮萨罕·热杰普新家门前的白杨树已有碗口粗细,80平米的砖房里铺着维吾尔族特色地毯,院内的南瓜和向日葵长势喜人,旁边的饲草料基地种满了牛羊爱吃的苜蓿。
对68岁的塔吉妮萨罕·热杰普而言,除了近在眼前的雪山和春夏牧草的清香,老玉龙村的生活回忆多少有点灰暗。很长时间以来,老玉龙村民住在土坯房里,没有常明电,冬天取暖只能烧羊粪,喝水还要到河里凿冰。至于看病就医,“全靠土方子,大多数人都没去过县里的医院,女人生孩子都是请人在家接生。”
“山太深,路太远,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成本太高,从扶贫来说,不如动员大家搬下山来。”乌鲁克萨依乡副乡长杜泽国介绍,虽然政府给牧民建了免费的富民安居房,家家通了自来水和电视,但让牧民安心定居仍很困难,“刚开始,很多牧民只有在迎接检查时才住进新家,领导一走就跑回山上,劝都劝不住。”
为让牧民安心定居,2009年以来,各级财政给搬迁后的新玉龙村投入资金累计超过2000万元,用于硬化路面、发放牛羊、开垦荒地等。乡村两级政府定期走访入户,及时解决搬迁后的牧民生活需求,并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促进牧民融入当地。
搬下山后,塔吉妮萨罕·热杰普一家的牛羊就留在了山区,春夏秋三季交给村里的年轻牧民代为放养,免费得到的3.5亩饲草料基地则留在冬季羊群圈养时用。如今,经过几年奋斗,她家已有76只羊,每年光靠卖小羊羔,纯收入就能超过1万元。
杜泽国介绍,玉龙村的贫困户是2013年确定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塔吉妮萨罕·热杰普一家已经实现脱贫,而全村7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均可按计划于2019年摘帽脱贫。
2013年至2016年,新疆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261万人(“十三五”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数)减少到2016年底的122万人。仅在2016年,新疆整合各类资源,实现63万人脱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区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