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12日电(记者王辰阳)“人生遇到天灾的机会少之甚少,没想到你8岁的年龄就遇见了。在整个过程中,你很勇敢,也很坚强。妈妈希望你明白,生命有很多恐惧,难以预料,也无法准备,而最关键的也许就是在面对的时候让自己沉着、冷静、不害怕。”这是魏巍在撤离九寨沟地震灾区,回到上海后写给儿子的一段文字。
魏巍是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名教师,也是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的亲历者。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她和儿子在地震后48小时内从灾区回到上海。12日,魏巍将这段难忘的经历写成文章发布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上,截至8月12日晚8时,这篇题为《48小时撤离九寨沟:一个母亲和她8岁儿子的灾区纪实》的文章阅读量已经超过80万,点赞数超过3万。
惊魂一夜:从客房逃生到等待救援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强烈的晃动的感觉。”12日下午,魏巍在向记者回忆地震发生当晚的情景时,依然心有余悸。
8日21时许,刚回到宾馆的魏巍正准备洗澡,突然整个屋子开始晃动,而且晃动越来越剧烈。意识到发生地震的她迅速冲到房间,安抚受惊的儿子。20多秒后,房间停止了晃动,魏巍虽不确定地震是否已经结束,但她还是决定先带儿子逃出酒店。
此时,酒店走廊里满是物件晃动掀起的烟雾。魏巍和儿子所在的酒店四层似乎已没有其他滞留的住客。“妈妈,对面是安全通道!”眼尖的儿子发现了绿色的安全通道标识。大概几十秒时间,魏巍和儿子飞奔下楼到安全地带。
“你在哪里?”在酒店旁的广场上,魏巍接到了同伴的电话。此时是晚上的21时23分,距离地震发生的21时19分,过去不到5分钟。
广场上的酒店住客慢慢聚集,大概30分钟后,酒店负责人开始用话筒与大家沟通。“酒店的建筑很安全,2008年‘5·12’大地震时也同样捱过。”这句话大大消减了大家的顾虑。不久,酒店负责人开始征集现场志愿者,并集中酒店员工,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从酒店里取出了大小浴巾和棉被,发给大家御寒。魏巍与儿子及同行的伙伴还收到了酒店员工解下的工作围裙取暖。
夜逐渐深了,魏巍的儿子还是有些紧张,说睡不着。“必须睡,明天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体力消耗等着我们。”魏巍告诉儿子,但她自己还是有些紧张,听着不远处公路上救援车辆的鸣笛声,一直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