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梁辉 黄倩
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开颅手术,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8月4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35岁的小周就接受了这样一台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手术中,他不仅可以自如地讲话、唱歌,还打着OK的手势向医生示意。
35岁的小周是贵州人,两个月前突然头痛、左手无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脑袋里长了一个约5×7厘米大小的肿瘤,由于手术难度很大,转诊住进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室。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舒毓高介绍,小周的肿瘤位于大脑功能区,邻近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手术既要尽可能地将肿瘤切除干净,又要保护大脑功能不受损伤,避免出现失语、偏瘫。采用“唤醒麻醉”让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是最佳办法,这样可以让医生根据患者的反应边评估边手术,帮助医生避开大脑功能区,避免损伤患者脑功能。
如何让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开颅接受手术?这对麻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在手术中实施术中“唤醒麻醉”――在打开颅骨阶段让患者睡着;在切肿瘤时让患者平稳苏醒,能交谈自如,手脚运动协调,智力无受损;待肿瘤切除后,再让患者睡着,直到手术结束。
在术中唤醒的过程中,患者的任何不适如寒颤、恶心呕吐、躁动不安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麻醉医生既要避免出现以上任何并发症,又要保证手术中全程无痛,让患者平稳醒来同时不感到痛苦。对此,麻醉团队高度重视,孔高茵教授制定了周密的麻醉方案和应急预案,术前与患者耐心沟通,告知他手术过程和配合要点,解除顾虑。
4日上午,小周被推入手术室。当外科医生完成开颅,示意麻醉医生可以开始“唤醒”时,仅仅10分钟,小周就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睁开眼睛和大家交流。
麻醉医生拿出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给他辨认,他都能对答如流。长达两个小时的术中“唤醒”,小周与医生、护士谈笑风生,唱歌、背诗、做各种手势,显得轻松自如。而手术台上,神经外科医生则全神贯注地切着肿瘤。
在麻醉团队和神经电生理团队的保驾护航下,舒毓高教授、邓永文博士等利用荧光肿瘤定位、神经电生理定位等先进技术,成功切除了小周的颅内肿瘤。病理检查证实为“大脑功能区胶质瘤”。
肿瘤切除后,麻醉医生重新让小周睡着。手术结束后5分钟,小周再次苏醒过来,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运动协调。当问到小周有没有不舒服时,他竖起大拇指说:“一点都不痛,现在的医疗技术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