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周羽)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历时七年建设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今天(7日)迎来海底隧道贯通的重要节点,这也意味着港珠澳大桥桥、岛、隧主体工程已经实现贯通。
今天(7日)上午,随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宣布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历时7年建设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也正式宣告实现贯通。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长达6.7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工程横跨伶仃洋底部,为繁忙的珠江口水路让出通途。同时,为了满足30万吨级货轮的通航需求,隧道管节最大埋深超过40米,也就是海床下20米、近10层楼的高度。一深一长,决定了它的建设难度。大桥设计与施工咨询岛隧组项目副经理李英表示,相比世界上已建成的同类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综合建设难度之高,世所罕见,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在超深、超长、超宽、超复杂的水利条件里面是综合难度最大的一个。
在建设过程当中,33节重达8万吨、长约180m的沉管管节无疑是这条海底巨龙能否顺利联通的关键。
在伶仃洋最繁忙的航道进行沉管管节浮运,还要在每天有超过4000艘船舶穿梭的复杂海域进行误差仅为“毫米级”的水下沉管管节安装,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对接作业被工程界誉为“在大风当中穿针眼”。岛隧工程副总工程师王强也坦言,对接过程十分曲折,“比如我们E15的时候,当时遭遇了回淤的影响,导致了我们沉管三次失误,最后安了三次才安上,这个过程非常折磨人的。”
为了保证沉管管节顺利安装,施工方配置了国内首条采用深水无人沉放系统的安装船,通过信息技术和遥控技术,实现管节姿态调整、轴线控制和精确对接。在实现33节沉管管节安装“滴水不漏”的同时,还总结出了在沉管对接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工法”,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副总经理尹海卿表示,形成了信息化,远程操作这样一套沉管安装技术,也积累了一批装备。
岛隧工程历经7年建设,最终实现贯通。岛隧工程副总工程师王强表示,这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沉管的安装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外海超大型沉管的安装技术,在国际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掌握。而我们现在成功地、安全地把它完成了,说明我们进入到了这个先进行列,站在了沉管隧道技术的新的高点。”
海底隧道贯通以后,还将有规模达70万平方米桥面、以及交通工程等环节需要施工,预计在年底将具备通车条件。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将成为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将从根本上改变珠海的产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格局,为珠海带来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香港与珠江西岸之间的车程,将从3小时缩短至30分钟。一桥飞架三地,将大大加速地区人才、物资、资金、信息的流动,粤港澳大湾区迈入大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