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体评“琼瑶告别书”:我们的生死自己能说了算吗
台湾知名作家琼瑶和丈夫平鑫涛的儿女在脸书(facebook)上论战,这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给病情危重平鑫涛插鼻胃管。
平鑫涛儿女在脸书上和琼瑶对质
90岁的平鑫涛一年多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最近病情恶化,医生建议给平鑫涛插鼻胃管。然而,平鑫涛与前妻的子女不同意。在他们看来,父亲只是不认识人,并没有到“病危”的程度,不让插鼻胃管,就是要饿死他。
5月2日,平鑫涛之子、皇冠出版社社长平云在凌晨发文《给琼瑶阿姨一封信》,称父亲遗嘱写明,“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里。所以,无论是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通通不要,让我走得清清爽爽。”
琼瑶和平鑫涛
按照琼瑶丈夫平鑫涛遗嘱看来,本人的意愿的确是想要在病危时选择死亡。不过,不可预料的事情是,谁来界定所谓“病危”的定义,如果能靠器械维持生命还算不算是病危?当事人无法决断自己的生死的时候,谁有权利来做这个决定呢?
这样一件看起来是家庭伦理剧的新闻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议题:等我们老了、病了,当疾病即将走向终点时,我们能否参与到决定生死的过程中?
活到死,还是死着活?
有统计表明,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并为患者在去世前都曾有过过度治疗的情况发生,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有时候只是为了延长患者几周甚至几天的生命,而这期间患者大多数也是在痛苦中度过的。
一项日本的医学研究发现,90%的人在插管之后无法治愈,20%的病人是带着插管去世的。而美国的研究发现,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在去世的前夜还在进行化疗,离开人间的时候伴随着身体的巨大痛楚。三分之一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在进行手术,8%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周手术仍旧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