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让一块纱布挡住医患信任(不吐不快·健康中国新视角⑦)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8日 19 版)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患者的宽容。重建医患信任,需要理性的社会心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更需要有力的法治保障
最近,山东某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新闻:潍坊一名女子剖宫产后寝食难安,后经检查,发现医生“遗忘”了一块纱布在腹内。医院解释,该产妇系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采用纱布止血和缝针并非“事故”,而是常见的抢救措施。尽管纱布已经取出,但产妇仍拒绝出院。在网上,“纱布门”引发的争议持续升温。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科学,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完美性等特点。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医生只要能保住患者生命,即便存在技术上的瑕疵,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医生需要根据情况作出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要求医生每一次手术都完美无缺,那么,世界上恐怕就没有医生了。在本次事件中,纱布为何留在产妇腹中?医院的解释是,因为缝针挂到纱布,不能强行取出,而缝针挂到纱布是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盲缝了一针。如果不果断缝针,可能就会因大出血而切除子宫。倘若切除子宫,医生并无过错,患者却遭大罪。显然,缝纱布比切子宫更符合患者利益。因此,医生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即便手术有点缺憾,也应当给予理解。毕竟,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患者的宽容。
医患是一对矛盾体,双方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利益。无论哪个国家,医患纠纷都不可避免。当患者感觉身体受到伤害时,对医方行为提出质疑,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鉴于医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仅凭个人有限的知识,很难判断是非。如果医患双方各说各的理,难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现象,徒耗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有一个权威公正的第三方出面调解,拿出客观的结论,让双方达成共识。目前,各地普遍建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拥有一批具有法律、医学等背景的专家。通过第三方调解处理医患纠纷,是最快捷、最省心的办法,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但是,在“纱布门”事件中,患方却关上了理性对话的大门,拒绝走调解或者司法程序,企图以闹取胜,索要高额赔偿。如果任凭这股风气蔓延,纵容医闹行为,医患关系必将受到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