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山西太原,复建中的明太原县城初具规模,再现古城风貌。
原标题:明太原县城复建背后:耿彦波履新后即启动,称不是文物造假
初秋9月,复建中的明太原县城已初具规模,城内建筑修缮工作也在进行中。
现存明太原县城位于晋阳古城遗址西南部,是坐落在这一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山西青年报》的报道称,明太原县城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将在今年10月复建完毕并合龙。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太原,正在努力延续历史文脉,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双赢”。
随着明太原县城一同被拉到聚光灯下的是现任太原市长耿彦波。
2013年4月10日,在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履新太原两个月、时任太原市代市长的耿彦波宣布启动明太原县城保护复兴工程。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实物载体。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梦回龙城,再现历史辉煌。”
与明太原县城初具规模的消息同时期发布的,还有《山西日报》一则大同古城自9月1日起向当地群众免费开放的新闻。新闻中已难再寻觅大同古城与曾经的大同市长耿彦波的关系。但在大同市民心目中,耿的印记恐怕还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延续。
这个被称为“造城市长”的主政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不同的执政地,他或开发或修缮了不同的古迹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这些工程有赞赏亦有批评之声。
文化名家、历史学者赞其守护文化尊严,热爱故土人士乐见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受益于城改的居民感激生活环境得以改善。批评者则聚焦于古迹工程劳民伤财、修旧并不如旧、拆迁安置及补偿不到位,以及在耿彦波离开后修复计划难以为继等。
争议,是耿彦波始终无法避开的一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