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次拆迁为啥不再难(民生调查·一线新探索)
在辽宁葫芦岛市新城区黄金地段,紧挨着市政府,有一个城中村叫郝家屯。
这个70个足球场大的棚户区,多年来曾7次启动动迁,启动一次,私搭乱盖涌现一次。旱厕盖进屋里,大树盖进房中,屋檐挤着屋檐,如同夏日塘中荷叶,密密麻麻全盖严实了。2000余户,九成无房本,村中通行道路挤成了歪歪扭扭的一条线,并排只够走两辆自行车。
想拆迁?这么些房,你就说怎么补偿吧!
去年底,第八次动迁启动。不到40天,99%村民全部腾退出房屋和土地,不但没花天价,还节约资金近亿元。站在葫芦岛市政府大楼上俯瞰,平整后的土地郁郁葱葱,长满青草,只等挂牌出让。
这个戏法,怎么变的?
拆迁之难:许多种房户,指着赚大钱
郝家屯的居民,其实一直盼着拆迁。户户搭建,屋檐挨屋檐,“鸽子笼”里憋屈着,很不舒服。
“平房、旱厕、不通气、不供热……这都不说,关键家家都搭了塑料棚子,村里就一条‘牙签’路,要是失了火,甭说消防车进来,人跑都跑不出来!”村民陈希文说,“本村人都不爱住,一多半房子都租给外来务工人员了,村民都盼着动迁呢。”
可是要拆迁,第一只拦路虎就是这些搭建房。
说起搭建房,得从20多年前葫芦岛升级为市说起,挨着市政府,郝家屯这个村由普通村子变成了城中村,宅基地、房本、户口,就不再新批了。时间一长,新一茬儿人长大了要成家,房不够住,就开始在各家老院里搭建。后来孙子辈也要成家了,就又搭建一批。这些房虽无照,但毕竟有现实原因,不能不考虑。
而另外的搭建,就不一样了。
听说要拆迁,村里有很多人觉得“种粮不如种房”,纷纷动手,见缝插针,能盖的都盖上,旱厕加个顶,大树盖屋里,图个将来多算些面积。这么一盖,补偿补不起,拆迁就搁置了,撂下一堆搭建房。下一次再启动,盖房潮又起来了……如此启动了7次,但凡有空地,全盖满了。
一些城里的“能人”也盯上了待拆的郝家屯,纷纷开始购买村民建的小房。后来拆迁过程中,出来狮子大开口的,几乎都是这些“能人”。
村支书兼主任李学利对记者说,村里各种有房户2080户,无照住宅房屋1909户,其中村外想捞一把的有600多人。“违建房越多,买的人越多,动迁起来就越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