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戴秉国谈外交:要学会小声说重话
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75岁的戴秉国精神头儿十足,头发整齐地梳向后方,浅蓝色衬衣搭配淡紫色领带,外面是一身笔挺的深色条纹西装。
4月6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他坐在一张宽大的黄色沙发上,只系了西服的第一颗扣子,双脚微微八字打开,多数时间保持轻松的微笑。聊到兴起,他又会开个玩笑,逗得人哈哈大笑。
谈起退休后的生活,戴秉国显得很淡然,“退休了,就应该尽可能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直至最终被完全遗忘。”
近日,《战略对话——戴秉国回忆录》由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在京出版。书中戴秉国回顾了2003年-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战略对话或磋商,以及他就朝核、台湾等问题出任中国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经历。
“朱总理碰到我还问你那本书怎么样了”
新京报:你在后记中提到,这本书的写作开始于退休后。写这本书花了多长时间?期间是否遇到一些困难?
戴秉国:写了三年左右。其实不是我一个人写。开始我是做一些口述,有几个同志帮我整理,然后再去找一些同志补充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纲要,又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修改。
前年,朱总理(朱镕基)碰到我还问,你那本书怎么样了?外交部的领导和许多同志都支持和参与了这个工作,因为要把那么多战略对话梳理清楚还是要费点功夫的,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另外,实际上写这本书不是三年前才开始,好多东西是过去就思考过。比如,苏联的解体和教训等内容,过去都反复想过。
新京报:写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戴秉国:有一张照片书里没用,是我跟姚明在美国的合影。那张照片太幽默了,他是个巨人,拉着我这个小个子。拿到照片以后,我觉得这张照片可以参展去,说不定能得奖。(笑)
“曾把苏联几位领导人请到中国闭门探讨”
新京报:你的外交生涯长达半个世纪,是否遇到过危险情况?
戴秉国:搞外交工作,要准备经历危险甚至牺牲。珍宝岛事件之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的时候,我被派到苏联去工作。当时我就想如果打起大仗的话,这次去会不会被扣为人质。
坐飞机也曾经历过事故,有一次去巴黎磋商,飞机眼看就要着地了,突然一下子拉起来又飞到德国去了。当时可能是降下去有危险,就又拉上去了,拉不上去会是什么后果呢?搞外交得时刻准备着,上了飞机之后就得准备着可能会出事儿。所以不要怕死,怕死搞不了外交,成天提心吊胆不行啊。
新京报:工作中,你的外交意见有没有跟领导发生过相左的情况?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可否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戴秉国:我作为下级,偶尔会遇到。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会有不同的意见。不要以为领导好像都是不听意见的,你只要说的有道理,他们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