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吴乐珺陈一】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当地时间19日上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对于中美双方能否通过本轮对话使中美经济关系取得实质性突破并解决在经济领域的摩擦,外界抱着谨慎的期待。路透社19日称,美国和中国官员将努力缓解贸易紧张关系,弥补分歧。不过贸易专家表示,此次经济对话可能只会达成一些小的协议,不会解决更大的问题——比如美国抱怨中国的钢铁和铝产能过剩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而中国抱怨美国拒绝向北京出售先进科技产品等。
19日,汪洋副总理与美国财长姆努钦(左二)、商务部长罗斯(左一)在华盛顿出席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
中国副总理汪洋与美国财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共同主持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9日在记者会上介绍说,按照双方商定的议程,同时也是契合中美经济合作共同的需要,本轮对话将着重围绕宏观经济政策、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全球经济治理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寻找扩大合作、妥善处理两国经贸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分歧的有效方法,努力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强劲、平衡、健康发展。他表示,看中美经济关系,我们当然乐见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进展,但更重要的是保持本质上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合作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法新社19日称,在对话开始前的欢迎仪式上,罗斯直截了当地提出美方的要求:过去15年,中国商品出口美国增加了200%,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3090亿美元,“如果这是自由贸易的结果,我们可以理解,但这不是”,“所以现在是时候重新平衡两国贸易,建立公平、互惠的贸易方式了”。《华盛顿邮报》19日称,双方在会谈中可能都会启用“核选项”:即以国家安全为由为自己的立场辩护。
“美国之音”19日称,新机制下的首次美中全面经济对话仅有一天,将对两国为缓解贸易紧张而实施的“百日计划”成果进行盘点,也对未来双方贸易行动作出规划。但是近期的贸易数据以及朝鲜核危机未缓解,加之两国在双边贸易方面有目标差异,对话仍难消除贸易纠纷隐患。
法新社19日称,打着“反贸易”旗帜入主白宫后,特朗普政府正在采取更加传统的策略来解决与中国的问题:建立正式会谈机制以此取得渐进、缓慢的进展。尽管特朗普原先攻击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政策,但4月与中国领导人会面后,他改变了言辞,双方发起为期100天的经济合作计划,这带来了具体但微小的成效。与此同时,特朗普遵循其两位前任的做法,发起了与中国进行定期会谈的机制,对话被重新命名为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副主席科尔文认为“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定期举行高级别经济对话是“化解紧张和解决争端的一个有用工具”。评论称,贸易专家对此次对话的预期很克制,认为第一轮对话将不会在美中长期议题上取得成果。
路透社称,IMF中国区前主管、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德指出,双方都试图在一些具体领域里宣布取得胜利。他认为,如果美国不把焦点过多地放在近期措施,而是放在推动中国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上,那么美国将会得到更好的成果,比如向美国企业开放重要的服务业、放松公司所有权规则、降低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打击盗窃知识产权等。
香港《南华早报》19日称,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召开前,来自中美商界的20家企业领袖18日在华盛顿的美国商务部举行了首次中美企业家峰会,由中方主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美方主席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联合主持。报道称,在对贸易战的担忧中,与会企业家认为,有效协商是解决中美两个超级力量长期经贸纠纷的最好方式。“不要把贸易的经济问题政治化,我们不能因为昨天的问题而去制裁明天、今天,作为企业家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自己的谈判和理解解决好我们的贸易问题,而不是增加贸易麻烦”,马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