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军:平壤阅兵为何要秀“模型弹”
4月15日在朝鲜纪念“太阳节”的盛大阅兵式上,在规模庞大的武器装备方队最后,有两款看上去像是洲际导弹的武器引起人们关注。而最近几年来,朝鲜在几次阅兵中都会有新型远程导弹“露脸”,朝鲜的导弹能力究竟已经达到何种水平?
这次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两款导弹,一种外形类似俄罗斯“白杨—M”导弹,一种近似于中国的东-31A型的弹道式导弹。这两款导弹看起来比前几次朝鲜阅兵展示的KN—08和KN—14型号战略导弹更长,由8轴16轮多功能大型车(集运输、测试、起竖和发射功能于一体)承载。
笔者认为,这两款之前从未亮相过的战略导弹应是模型或样弹,因为根据目前朝鲜已经掌握的导弹研发技术和制造能力,研制出这种洲际弹道导弹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国际上有能力研发和生产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的所有国家,基本在研发每一种新型号战略导弹时,通常会先制造出模型和样弹,用于同步研发与之配套的地面设备和车辆、设计相关地面或地下洞库、为部队训练提供器材,以便在列装后能够很快形成作战能力等。在朝鲜导弹武器的发展历史上,以往也曾经多次制造和展示导弹模型和样弹的做法。
朝鲜的弹道式导弹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发起步的。1962年朝鲜接收苏制“萨姆-2”地空导弹开始接触液体导弹技术,从此开始了解弹道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液体推进剂等技术。
在其多年来的“先军政治”路线指导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数十次发射试验,朝鲜导弹在射程、精度、种类、威力等方面都有着一定进展。但由于受到综合国力和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在发射成功概率上仍然没有超过50%;在导弹飞行距离上仍然没有达到远程和洲际射程(按照国际划分标准:射程在5000-8000公里为远程,8000公里以上为洲际);在命中精度问题上,仍然只能打击面目标,而并不具备打击点状目标的能力;在核装置的武器化上仍然没有解决运载工具的连接及可靠分离等技术难题,包括使用飞机投掷和火箭运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