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枪手在街头与警方枪战。
枪击案现场示意图
枪战后警车上布满弹痕。
法国总统奥朗德到达事发地点。
法国巴黎《沙尔利周刊》杂志社7日遭一伙武装人员持冲锋枪和火箭炮袭击,导致包括周刊主编在内的至少12人死亡,多人受伤。警方说,武装人员已逃离现场,目前尚不清楚他们的身份。事发后,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赶往现场,把这起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这是法国本土40年来遭遇的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法国政府随后把巴黎地区安全警戒提升至最高级别。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宣称对该事件负责。2011年该杂志也曾因刊登内容招致宗教人士不满遭炸弹袭击。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恐怖袭击”
法国检方调查人员说,袭击事件已造成12人死亡。警方发言人孔滕托说,有10人在这起事件中受伤。根据他的描述,事发现场如同“大屠杀”场面。
了解事件调查的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记者,两名男子当天手持冲锋枪和火箭炮闯入位于市中心的《沙尔利周刊》杂志社总部,并与警察交火。这名消息人士说,武装人员劫持了一辆轿车,在逃离时还撞倒一名行人。
事发后,奥朗德赶往现场,并把这起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他对在场媒体记者说:“毫无疑问,这是一起恐怖袭击。”
正在抓捕逃逸的武装分子
法国总统奥朗德说,法国近几周已经挫败了几起恐怖袭击图谋,法国将加强警戒,防止此类袭击再次发生。奥朗德还呼吁全国团结一致,并要求保护所有可能遭受类似袭击的地点。当地时间14时,法国政府在爱丽舍宫总统府召开部长级会议。
一名法国警官在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时说,警方正在抓捕逃逸的武装分子。目前巴黎安全警戒级别已经提升至最高。法国总理府说,最高反恐级别将扩大至巴黎大区范围,安全机构将加大对新闻机构、大型商场、交通车站和宗教场所的保护力度。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社交网站上谴责这一袭击事件“令人愤慨”,表示英国人民将和法国人民并肩作战,打击恐怖主义。 据新华社
现场还原
一场“致命”的会议
1月7日是《沙尔利周刊》的例会日。上午,几乎所有重要的编辑和漫画家们齐聚在杂志社,谁也未曾想到,一场屠杀随后来临。
点名射杀记者
因为最近收到了针对杂志社的威胁,几周以来,杂志社增加了守卫力量。但袭击者的到来却始料未及。
约11点半时,几名持枪的暴徒冲进大楼,“见人就开枪”,法国警方发言人孔滕托在事后表示这是一起“屠杀”。
几名目击者称,袭击者十分熟练和镇定,他们点了几个特定记者的名,然后将其射杀。目击者拍摄的视频片段则显示,袭击者非常“珍惜”子弹,他们瞄准目标,两枪毙命。
“我们先是听到大街上有人喊叫,”一名叫布林格的记者,是幸存者之一,他供职于大楼内的另外一家媒体。他说,“我们看到几个蒙着黑色头巾的枪手,拿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进入了大楼。我们赶紧报警。几分钟后,我们就听到了密集且激烈的枪声。我们赶紧往楼上跑,跑上了屋顶。”
很多人跑上屋顶得以从这场屠杀之中幸存。
《沙尔利周刊》的漫画家科琳娜因为去送女儿上幼儿园而晚来了一会儿,她到了之后,正好遇到了袭击者,她躲在桌子下面躲过了一劫。“袭击者说着非常流利的法语,他们说他们属于基地组织。”科琳娜回忆到。一名目击者表示,他听到袭击者大喊“我们已经替先知穆罕默德报了仇。”
街头枪战
大楼内的枪案发生后,3个警察骑着自行车赶来。
“大约10分钟之后,我们就看到两个拿枪的男人跑到了大街上。3个警察骑着自行车来了……”布林格回忆到,枪手和警察在大街上交火,而大街上的枪声,“比大楼里的枪声还多。”布林格说,之后暴徒坐了一辆汽车逃走。
有目击者看到一名警察倒在了路中间的血泊之中,生死未卜。随后不久,警方发言人也证实,遇害者中包括数名警察。
劫车逃跑
孔滕托表示,有3名枪手坐进了一辆雪铁龙车,车内加上司机有四人,他们向巴黎东北部方向的庞坦门逃去,在那里丢掉了第一辆车,劫持了第二辆车,并将司机拽出车外扔在路上。
截至当天下午,袭击者仍然在逃。目前法方已经部署大量警力和士兵搜寻袭击者下落。
而遇袭大楼周围的建筑都封闭起来,几百米处的一辆警察,防弹玻璃上千疮百孔,全是弹痕。(高美)
漫画“太讽刺” 曾遭燃烧弹袭击
位于巴黎11区的《沙尔利周刊》创建于1970年,是一本以讽刺见长的漫画杂志,2012年在法国发行量已达4.5万份,常因涉及政治和宗教的内容而引发争议。
内容
总统也是被讽刺对象
《沙尔利周刊》的讽刺漫画无所不包,总统奥朗德、前总统萨科齐都曾是他们的讽刺对象,但《沙尔利周刊》引发争议最多的,还是其讽刺穆斯林的漫画。在此次恐怖袭击之前,《沙尔利周刊》已因为讽刺穆斯林而遭遇网站被黑、燃烧弹袭击等。
影响
曾致法国驻20国使领馆关闭
在2006年和2011年,《沙尔利周刊》曾多次刊登讽刺穆罕默德的漫画,引发了巴黎大清真寺和法国伊斯兰组织联盟的抗议。2011年11月,该周刊刊登了一幅取笑伊斯兰法典的漫画,封面上写着“客座编辑穆罕默德”。第二天,位于巴黎的办公室就遭到了燃烧弹袭击,网站被黑,员工受到死亡威胁。不过这并没有让他们“退步”。《沙尔利周刊》很快就出版了新的杂志,头版是一个大胡子的穆斯林和一个男子接吻,男子穿着黑色T恤,上面写着“沙尔利周刊”,标题叫作《爱强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