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这场战争过后 法俄两国都建了凯旋门庆祝胜利

2018-05-28 09:27:02
A+ A-

站在会战演示现场环顾四周,这是一片地势开阔、散布低矮丘陵的原野,各式各样的纪念设施随处可见。

博罗季诺会战博物馆

博罗季诺会战博物馆

博罗季诺会战室内博物馆位于战场遗址的中间地带,它建于1912年,面积有200余平方米。馆前的小院内两侧各摆放着一排老式直筒短粗火炮,门口中央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半身雕像,与其左右面对的是两位副帅巴格拉季昂、巴尔克莱的半身雕像,据说这是按照当年俄军的兵力布阵来设置的。馆内中央放置着一个标准的大沙盘,上面标记有博罗季诺古战场的地势地物,如居民点、河流、道路、树林和主要交战场地等。沙盘后墙上悬挂的大幅油画展示出俄法两军激烈厮杀、硝烟弥漫的场面,四周陈列着19世纪初俄军的各种武器、军服、军旗和人物画像,以及缴获法军的战利品,包括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途中丢弃的个人行军床。

博物馆每周除周一、周五下午闭馆之外对外免费开放。

与室内博物馆遥遥相对的是“坟丘”高地,这里是古战场的制高点,也是当年俄军作战的主阵地,即“拉耶夫斯基炮垒”。

俄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俄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高地上耸立着古战场遗址保护区的主体建筑——博罗季诺会战俄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它呈八棱柱形,高27米,碑顶是一个金色圆锤,碑尖为一个金色十字架。黑色的大理石碑身上镶着金色,金色碑文简要记载了会战过程、兵力对比、伤亡数字和阵亡将军姓名等情况。

从碑文得知,当年这一高地由拉耶夫斯基将军指挥的步兵部队坚守,与法军展开了殊死较量,交战异常惨烈,仅此一地双方阵亡将士就有2万余人,包括俄军的炮兵司令库塔伊索夫少将。1839年,在博罗季诺古战场划定为“国家军事历史遗址保护区”之际,“拉耶夫斯基炮垒”高地上筑起了高27米的俄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并将会战中阵亡职务最高的第2集团军总司令巴格拉季昂将军的遗骸迁葬在纪念碑旁边。

然而,纪念碑在1932年因受苏联政治运动影响而遭到人为严重损毁,现在人们看到的纪念碑是1987年在博罗季诺会战170周年时恢复重建起来的。

在博罗季诺古战场遗址保护区,现在已经很难寻觅到1812年俄军构建的坚固堡垒和野战工事遗迹,“二战”中苏联红军抗击德军的残留碉堡也仅剩一两处。

后人不同时期修建的各种纪念设施有300多处,各具特色,如1820年建造的图齐科夫教堂、库图佐夫和拿破仑的指挥所,以及俄军参战军、师、团等纪念碑。1971年,在拉耶夫斯基炮垒以北建成了载有T-34坦克实物的纪念设施,坦克上“为祖国而战”“为斯大林而战”白色字样非常醒目。碑文表明,1941年10月,苏军第5集团军在博罗季诺村一带为保卫莫斯科与德国法西斯军队激战六天六夜,伤亡约1万人。

莫斯科的凯旋门(姜学慧提供)

莫斯科的凯旋门(姜学慧提供)

在莫斯科市区,紧邻胜利广场的库图佐夫大街上有一座高大宏伟的凯旋门,它是为纪念1812年俄国军队大败拿破仑军队而修建的。1814年,为隆重迎接战胜拿破仑军队的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根据沙皇指令搭建了一个木制的凯旋门。1834年,重建了一座石制的凯旋门,后经1936年、1966年大的改造修饰,如今已成为莫斯科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有趣的是,对中国人更耳熟的法国巴黎凯旋门,也是为纪念同一场战争而修建的。那是拿破仑为庆祝1805年12月与俄奥英第一次反法联盟的奥斯特利茨战役胜利,于1806年下令建造的。两座凯旋门的造型基本一样,而同一场战争竟然有两个庆祝胜利的凯旋门,这不能不说是历史老人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莫斯科的凯旋门高28米,基座上竖立6组12根圆柱,门顶是一尊手执月桂花环、背生双翅、驱驾六套马车的胜利女神塑像,门楣装饰有抗击拿破仑军队入侵的俄罗斯44个城市的城标。门柱之间,有4尊俄罗斯士兵塑像,它们身披盔甲,或手拿长枪、利剑和盾牌,或手执月桂花环和橄榄枝,手臂上刻有“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的字样。

莫斯科的“1812博罗季诺会战全景画”展馆。

莫斯科的“1812博罗季诺会战全景画”展馆。

在凯旋门西侧,穿过库图佐夫大街,有一座外表由蓝色玻璃装饰的圆形建筑物,这就是建于1962年的博罗季诺会战全景画展馆。

该馆旁边耸立着库图佐夫骑马的高大青铜塑像。展馆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序言。二是拿破仑军队入侵俄罗斯简要过程。三是博罗季诺会战全景画,画布围成半圆形,长115米,高15米,近处摆放实物,画中人物按真人比例塑造,并辅以声光电的同步衬托与演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震撼力,生动地再现了1812年俄法军队在博罗季诺村附近鏖战场面。

它是由俄罗斯著名画家弗朗茨·卢博于1912年绘制的原创作品,画面上共有3000余名将士,个个栩栩如生,在广阔的原野上殊死拼杀,场面宏大,战火纷飞,气势磅礴。参观者置身其中,环视四周,顿时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关于博罗季诺会战、库图佐夫元帅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俄罗斯先前早有定论:库图佐夫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和民族英雄,他所指挥的博罗季诺会战取得了伟大胜利,对扭转1812年卫国战争局面甚至赢得反法战争胜利都具有战略转折意义。

1812年12月,库图佐夫被晋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一级乔治勋章,一个月后又被授予元帅军衔。1813年4月在俄军追击拿破仑军队的途中,由于年老体衰加上过度劳累,库图佐夫病逝于普鲁士的一个小城“本茨劳”(今波兰的博莱斯瓦维茨),他的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运回圣彼得堡,安葬在喀山大教堂。

俄罗斯的普希金、莱蒙托夫等著名诗人都在诗中浓墨讴歌过博罗季诺会战,普希金赞誉库图佐夫是“俄罗斯的救星”。

世界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问世与传播,更使库图佐夫、博罗季诺会战的名声远扬、影响扩大。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反映了1805—1820年间俄罗斯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为了真实地描绘这场战争,托尔斯泰不惜乘坐马车从家乡图拉来到博罗季诺村一带,实地查看地形,走访参战老兵,收集一手资料。小说以会战阵亡的俄军职务最高的巴格拉季昂将军为原型塑造了小说主要人物安德烈·包尔康斯基,成为19世纪初俄罗斯理想主义英雄人物的象征。同时,这部经典著作也是人民战争的伟大史诗,广大民众、基层官兵视死如归、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使俄罗斯经受住了战争洗礼,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1880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了《1812序曲》,用于纪念俄罗斯军民抗击法国入侵者的辉煌事迹。

在苏联大部分时段,库图佐夫也是被视为民族英雄、卓越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以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铁站和军舰等,还设立一级、二级、三级库图佐夫勋章,用于表彰功绩卓越的英雄人物和集体。

然而,有关博罗季诺会战、库图佐夫元帅的评价也有波折和争议。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将出身贵族的库图佐夫说成是“地主资本家走狗”,认为他才能平庸,贪酒好色,与拿破仑战争中消极被动,致使博罗季诺会战伤亡惨重,失利后又将莫斯科城拱手“让给”入侵者,致使莫斯科焚毁殆尽。

受此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博罗季诺会战遗址保护区受到大肆破坏,俄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图齐科夫教堂等许多纪念设施遭到不同程度损毁,“博罗季诺会战日”的正式纪念活动也被迫中断。

在西方,对库图佐夫、博罗季诺会战的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库图佐夫不如同一时代的俄军将领苏沃洛夫,甚至比参与指挥博罗季诺会战的巴格拉季昂、巴尔克莱等将军能力还低,博罗季诺会战没能达成阻止拿破仑占领莫斯科的主要目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专家学者对库图佐夫、博罗季诺会战有了全面的客观评价。主要观点认为,库图佐夫打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拯救了俄罗斯民族,他在博罗季诺会战后放弃莫斯科是为了保全俄军主力,从而为日后伺机反攻、驱逐并战胜法国入侵者奠定了基础。同时,库图佐夫也有许多失误,与拿破仑作战缺乏主动进取精神,伤亡过大,博罗季诺会战在战术上是失败的。但这些失误并不否定库图佐夫、博罗季诺会战的主要功绩,从战略上看,库图佐夫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天才,博罗季诺会战是拿破仑走向颓势的转折点。

2012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1812年卫国战争胜利200周年活动期间,专程前往古战场向博罗季诺会战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发表讲话称,在俄罗斯历史上只有两次战争可称之为卫国战争,它们决定了俄罗斯、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命运。博罗季诺会战是“俄罗斯士兵勇气和胆量的永恒丰碑”。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