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外交官的芳华:在特殊的时期宣誓“与使馆共存亡”

环球网 2018-04-27 10:44:42
A+ A-

外交官的芳华。

2018年4月25日的晚上,基本完成了在东京的使命,在转去九州访问之前,参加中日高端智库对话的中方代表团一行来到了位于港区的中国大使馆。程永华大使说准备了好吃的,在那儿等我们呢。

出席中日高端智库交流会的程永华大使,希望双方在今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重要节点继续相向而行,重温缔约初心和条约精神

那么,大使请我们吃什么呢?

其实这是猜也能猜得到的,外交官们请客时在饮食上很“挑剔”,他们的饭菜非十分讲究的厨子做不来。其实这个挑剔是带引号的,外交官们的所谓“挑剔”,有其难言之隐。

他们的菜固然好吃,更要好看,但这还不是最大的特色。真正古怪的是外交官们请您吃一顿饭下来,直到最后一道菜,您也不会见到一根鱼刺或者骨头

这倒不是外交官们口味多刁,而是外交工作的特殊性形成的一种传统。外交官的客人也包括总统首相之类的人物,如果某位外交官的红烧排骨把一个总统卡死了,那是会引发战争的,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玩笑可以开,但真实的原因是大家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周恩来总理给中国外交留下的信条是——外事无小事,至今,中国的外交官们也没有忘记

这张照片拍摄于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画面中央打着领带的,是田中的政治助手,后来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正是在他担任首相和外相的任期里,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在上午的交流会上,笔者和渡边满子女士是对谈的搭档,她便是大平正芳首相的外孙女,一位颇为亲切的老太太。这些天,她正在为一个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活动而奔忙。

满子女士说,她的外祖父最敬重的人,就是周恩来。

大平正芳是一位以身殉职为终结的首相,在崇尚“奉仕”精神的日本享有崇高的声望,为何他会对一位中国的政治家产生如此敬重的感情呢?

也许答案在另一个日本人的回忆中。

我的一位老友讲,他曾因工作关系结识了一位日本石油大亨,也是对周恩来总理万分敬重。问过他原因,这个日本人说:“只因为周恩来总理给我开过一次车门,从此我对他敬佩得不得了。”

那是他青年时代随团到中国来访问,周恩来总理谈得高兴,便说请他们几个日本青年来吃饭吧。结果车子到地方之后,先到达的周恩来走过来给他打开了车门,让他这个习惯等级的日本人万分惊讶,满脑子都在想——这么一个大人物,怎么能给我这个小年轻的开车门呢?

因为这个,他就对总理佩服了?

不是,是因为这位衣着朴素的中国总理并不是对他另眼相看,而是像带朋友到自己家来一样,随手又帮秘书的车打开了车门。这是私人邀请,不是正式外交场合,所以日本人惊讶地看到这位总理和自己的部下谈笑风生,部下也很随意地和他说话,并没有什么毕恭毕敬的感觉,却有一种亲近感。这一切让这个日本年轻人产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想法——

也许在这个中国总理的心中,人从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从此,他佩服了周恩来总理一辈子,尽心尽力,自觉自愿地为中国做了很多事情。

他的理解也许有些绝对——据我所知,周恩来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没有哪个不怕他严格的要求和超强的精力,但生活上,也的确经常有某个卫士家里人口多,向总理借粮票的事情,双方都不以为忤。

或许,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体现,周恩来和他的同志们,为了这个理想奋斗了一生。

前几年,这位日本企业家给我那位朋友打电话,说“XXXX(他的名字)老了,以后来不了中国啦,想最后去看一次天安门,您能帮我安排吗?”

于是就安排了。他是和另一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起来的,两个老头相互搀扶着,颤颤巍巍地去看了一次升旗。我那位忘年交的朋友坐在车里看着他们走向广场。

“他回国以后不久就去世了。”这位朋友有着将门特有的刚毅,他的父亲,母亲,叔叔,都参加了抗日战争,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却有了一丝酸楚。

开一次车门的感动,竟然一至于斯。

说话跑题了。

回到大使馆,大家其实并不在意吃什么,而是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回家的好心情。

曾听一位老华侨说过——对于在外面的中国人而言,大使馆这片特殊的国土是一份温暖的存在。我们有时也会抱怨使馆的服务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那份和家一样的亲切总是存在心里最柔软的角落。

这一点,曾经在外漂泊甚久,笔者是深深同意的。当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到达长野,中国外交官的车辆经过时,道路两边的侨胞们纷纷振臂欢呼,那份令人动容的热情,永远忘不了。我想,那经过的中国外交官,心中也会无比自豪。

侨胞们欢呼,因为感到自己背后有祖国,外交官们自豪,因为自己背后是人民。

我当年曾见过刚刚上任的程永华大使,与唐家璇部长并肩而立,如玉树临风。恍惚间似乎只是昨日,而大使的头发,今天都已经花白了。和程永华大使碰杯的时候,我提到了这件事。大使点点头,说萨苏你敏锐啊,也有日本人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就跟他们说——

我在韩国当大使的时候,头发还一点儿也没有白啊……

大使说,他们想了一下,就明白啦。

听的朋友都笑了起来。什么叫外交辞令,又见识了一回。

当我写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其实对大使和他的同事们,心中有一份特殊的敬意。

就在我们这个团里,有一位风度翩翩的老外交官,永远挺直的身板,睿智的目光,和日本同行站在一起如鹤立鸡群。

但我却知道他的一个秘密。

几十年前,中国边陲曾发生过一场战争。当两国军队在崇山峻岭间激战的时刻,这位年轻的外交官却在一个人们想不到的地方——他和他的同事们坚守在对方的首都,那里中国大使馆的国旗始终飘扬,电波始终不断。

双方都没有宣战,所以,大使馆便要坚守。

随着战事的进行,别国的大使馆纷纷撤离这座可能陷入战火的城市,这位中国外交官的同学,一名日本观察员死在了前线。老弱妇孺也撤离了,但他们不能撤,最后三十名中国外交官送别了回国的人员,给游泳池放满了水——在这样的冲突中,给对方的大使馆断水断电是太小儿科的做法,杀红了眼的对方军人随时可能冲进我们的大使馆来。以攻击对方外交人员来缓解自身政治危机的事情不要太多,国际惯例对外交官来说常常是要在牺牲之后才来得及被想到。城市渐渐陷入混乱,四面都是敌意,但他们依然在坚守。

“确实每一个人都宣誓了,我们与使馆共存亡。”当我借这次机会向这位老外交官确认当时的事情时,他这样回答。

他们只有三十个人,却扛着十几亿人的尊严。在这片特殊的国土上,中国需要自己的外交官恪尽职守。每一天的黎明,他们升起国旗,每一天的晚上,他们退守到机要楼,那里,有一缕电波,连着他们心中的祖国。

当时还年轻的外交官搜集了使馆中每一个空瓶子,放置在机要楼周围任何有人可能摸上来的地方——使馆的警卫人员在随后时刻会用生命争取时间,使机要员完成销毁密码,破坏电台的任务。他,要为大家争取多一点点的预警时间,哪怕只有一两秒钟。

那场战争在对方的首都外围嘎然而止。

没有人写过他们坚守的故事,纪律和忠诚让他们守口如瓶。国与国有战争,也有和平,国家利益要求不刺激对方民族感情,他们便沉默是金,有无数秘密藏在他们的肚里不为人知。

我的小学时光开始于北京东四三条小学,我们那个学区,涵盖了外交部的宿舍。学校要家长带着孩子种树,这种体力活我们都是父亲跟着去,只有一个同学是母亲来,拖着铁锹,背着包,而我的同学视为自然。那时,才知道有孩子会没有爸爸。这对一个孩童来说是没法理解的事情。很久以后,才听人提起,当她出生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已经埋骨在非洲的荒原之中了,连遗体也没有找到。

他们不能不爱这个国家,因为这是他们用生命捍卫的

很难想象一个职业要兼具风流倜傥,视死如归和忍辱负重这样矛盾的特性,而中国的外交官们便是这样的群体。当他们年轻的时候,已经以身许国,而当他们满头华发的时候,仍然在为这个国家的利益而奔走。

有谁,书写过中国外交官的芳华?

如果真的有人去写,那可能会少一点七情六欲,男男女女,多一份牺牲和忠诚。在中国前行的道路上,那一代外交官也是我们的父辈和兄长,我们为有这样的父兄而自豪。

在我们离去的时刻,程大使来到使馆的门前相送,依依之情,便如这悠悠的灯光。

我们离去了,而他们还要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给了我们家的感觉,外交官们却注定半生漂泊。

这里是他们的前线,是他们的舞台和战场。

好运,大使,好运,中国的外交官们,等着你们平安回家的消息。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