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英烈无名!揭开百余红军重伤员遭沉井残忍杀害历史

2017-09-29 15:46:29
A+ A-

“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这是一块无名碑,矗立于广西灌阳县城的烈士陵园,立碑者是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的后人。进入秋天,烈士陵园的地上已积有枯叶。

83年前的11月下旬,为让中央红军抢渡湘江,红五师、红六师、红34师先后在灌阳新圩长约8公里的战场上阻击13000多名国民党军队(以下均简称“敌军”)。4天3夜的战斗,红军以牺牲近4000人的惨痛代价完成了阻击任务。

在灌阳本地,这场阻击战的百余名重伤红军被敌人捆绑沉入酒海井的故事广为流传。83年后,经一个多月的打捞,一批人体遗骸从黑暗的酒海井内淤泥深处重见天日。后经专家鉴定,可确定遗骸20余具,均为男性,年龄15-25岁,身高1.37-1.63米,体重不超过55.67公斤,确系1934年遭沉井的遇难红军。

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的首战,红军以牺牲近4000人的代价,阻击了13000多人的国民党军队进攻,从而确保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绪厚摄

灌阳县史志办原主任文东柏告诉澎湃新闻,当时,红五师曾在新圩和睦村设立战地救护所,安置重伤员,由于形势紧迫,红军撤离时,来不及转移100多名重伤员,这批重伤员被国民党反动派及当地土豪劣绅用麻绳捆绑,甚至被绑上石头,丢入一公里之外的酒海井内。

综合史志记载、老红军口述、村民历史记忆等,上述遭捆绑沉井的重伤红军多数应属红五师,但至今他们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是否有后人,无人知晓。

9月24日,灌阳举行遗骸安葬仪式,3000余人参加。鞠躬献花时,从北京赶来的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之子李亚明,轻声对灵柩说:“我代表父亲及全家,送红军先烈最后一程”。

新圩阻击战

广西灌阳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两省六县交界之地,北连全州县,南接恭城县,西靠兴安县、灵川县,东与湖南道县、江永县交界。

历史上,红军曾先后三次过灌阳。1931年,红七军北上中央苏区途经灌阳;1934年,红六军团西征,于当年9月从清水关进入灌阳,并与国民党敌军发生战斗;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灌阳,并在灌阳新圩与国民党敌军发生战斗,这就是湘江战役阻击战中的首战,史称新圩阻击战。

红五师、红六师第18团、红34师先后参加新圩阻击战

灌阳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典型喀斯特地貌,东西两侧分别有南北走向的都庞岭山脉、海洋山山脉,居民点多沿南北走向的山谷分布。全县1837平方公里的土地有29.6万人,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之说。

83年前的11月下旬,战斗在灌阳新圩打响。新圩镇位于灌阳西北部,南距县城13千米,北距红军西进路线最近点古岭头约5千米,距湘江渡口约60千米。

对红军过灌阳历史有十余年研究的文东柏告诉澎湃新闻,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冲破三道封锁线后进入广西,准备抢渡湘江,面对约30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能否顺利过湘江,这关乎整个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文东柏说,一条古道穿新圩而过,是恭城、灌阳县城通往湘江的必经之路,而新圩往北至大桥村无险可守,一旦被敌人突破新圩,中央红军纵队有被拦腰截断的危险,因而占领新圩、守住新圩,才能保证红军中央纵队渡过湘江左翼的安全。

最先奉命守新圩的是红三军团红五师,师长是20岁的李天佑,政委是钟赤兵。

据《红色灌阳》一书记载,1934年11月26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及红三军团军团部命令红五师立即赶到新圩,阻击北上的敌军,要求将其挡在新圩以南,并指示:“如灌阳县城刚到之敌在一团或一团以下时,则应坚决攻占之”,“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三至四天”。

接到命令后,红五师率第14团、15团及军委一个炮兵营共3900多人,连夜赶往新圩,并于27日下午先于敌军抵达新圩。面对敌军两个师加一个团的13000余人,红五师将阻击阵地选择在新圩至排埠江长约8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头,构筑工事。

文东柏说,敌军兵力足,武器先进,有机枪、重炮、迫击炮、飞机等,而红军占据有利地形,沉着应对,双方打得异常惨烈,反复争夺山头,甚至展开白刃战。

据《红色灌阳》记载,新圩杨柳井居民何小妹曾回忆说,“战壕沟成了杀人沟,死了的几百红军战士,没有办法掩埋,就直接把土拉下来,把尸体埋掉。”

对于新圩阻击战,1957年,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水前面》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第1天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过去了。从第2天拂晓起,战斗更加激烈,敌人加强了兵力、火力,轮番冲击,并以小部队迂回我们。情况越来越紧张,前沿的几个小山头丢失了,我知道,这不是由于我们的战士不勇敢,有的山头是全部战士伤亡之后才被敌人占领的,伤亡增多了,一列列的伤员从我们身旁抬到后面去。”

“红五师自师参谋长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伤亡,牺牲2000多人。”李亚明说,这是父亲李天佑一生中打得最为惨烈的一仗,父亲写回忆文章时,长征时期只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湘江战役的新圩阻击战。

至11月30日凌晨3点,按军团命令红五师撤离新圩。渡过湘江后,红五师仅剩1000多人,缩编为一个团。

接替红五师守新圩的是红六师18团。文东柏说,该团约1500多人,浴血奋战,后在陈家背被敌军包围,除了少数人流散外,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最后接防的是担任红军总后卫的红五军团第34师,该师后遭国民党军队堵截,没有渡过湘江。

新圩阻击战共历时4天3夜,红军成功阻击向湘江渡口进攻的上万名敌军,但付出了牺牲近4000人的惨痛代价。
无名烈士碑

“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在灌阳县城的烈士陵园,立着一块无名碑,立碑者是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的后人。

无法找到红34师的名单,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的后人于2009年在灌阳烈士陵园立了一块“无名碑”。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