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回顾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特种兵之间的对决

2017-02-17 15:55:07
A+ A-

这里就介绍下在15支侦察大队中战绩最高的43军侦察大队。43军在解放军中也是威名赫赫的善战之师,所辖的127师最早的前身是北伐时期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可以说是解放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43军侦察大队以军侦察机关和各师侦察分队为基础扩编而成,下辖五个侦察连:军部侦察连为1连(115人),第127师师部侦察连为2连(145人),第128师师部侦察连为3连(125人),第129师师部侦察连为4连(129人),第127师所属各团的侦察排组成5连(140人)。大队部则以军部侦察机关为基础再加上从各师抽调的干部组成,由军司令部侦察处长孔见任大队长,军政治部文化处长甘国良任政治委员。大队部设指挥组、政工组、后勤组,并编有通信分队、运输分队,总共767人。进入战区后,改称昆明军区第二侦察大队,直属军区前线指挥部指挥。

这次南疆侦察作战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捕俘,查明情况;巡逻警戒,防止越军袭扰;保证老山、者阴山主战场翼侧安全。第二侦察大队的作战地区在者阴山当面西起八布河,东至中越边境3段11号界碑约100余公里地段,大队部设在杨万乡。侦察作战开始后,鉴于者阴山战场地雷多、敌人多,而且作战区域植被少,不利于侦察作战的情况,为积极打击越军,扩大战果,经军区前指批准,侦察大队可以跨出原定活动范围,主动寻找战机积极出击。这样有四个连先后多次进入普弄、马甭、马林、田蓬地区作战。

中越特种兵之间的对决

图6:正在执行作战任务的侦察兵

在整个作战期间,最精彩的一战自然要属1985年3月9日,5连在37洞北侧的伏击捕俘战斗。37洞位于我国马崩乡当面,距离边境800米,越方4号公路从37洞南侧经过,东北距离苗皇帝山2.5公里。越军为了确保苗皇帝山翼侧和4号公路安全,在37洞和隆花各驻有1个连的兵力。春节前,越军又向这一地区增派了1个特工连。

3月7日晚,5连设在1683高地的观察所发现,越军5辆汽车沿4号公路进至37洞。次日又发现数批越军,大都不携带武器,到我观察所右前方500米处的水井挑水、伐木、加修工事。大队长孔见认为,很可能越军向37洞增兵,决心乘敌立足未稳,地形不熟,行动警惕性不高,实施伏击捕俘。

侦察伏击群编为5个组:捕俘组由10人组成,连长罗伟才任组长,秘密进至水井附近,选择有利地形组织伏击捕俘;接应组由8人组成,副连长刘远球任组长,负责接应;火力组由20人组成,由田指导员担任组长,部署在1683高地及其东北无名高地,主要是压制1626高地和垭口之敌,以火力阻击尾追之敌;指挥救护组由12人组成,大队长孔见任组长,负责指挥和救护伤员。

中越特种兵之间的对决

题图:解放军侦察大队的指战员

8日24时,侦察伏击群从马崩冒雨出发,于9日凌晨4时到达1683高地北侧无名高地。经现地观察,发现水井附近怪石林立,很适合掩蔽捕俘手,捕俘手便掩蔽在距离水井仅3米的玉米垛里。随后从上午10时到下午16时,先后有7批26名越方群众,进入伏击圈内割草、打水、放羊,最近的距离我军捕俘手仅有3米,但捕俘手一动不动,始终没有暴露。

17时,7名越军从阵地上下来,1人走向水井,5人向旁边玉米垛走去。就在第一人到了水井边打水时,捕俘手张安林等人猛然跃出,一下子将其扑倒,与此同时,罗连长和李家权、韦和成迅速开火将搬玉米垛的5人全部击毙。听到枪响,远处1人转身就逃,罗连长紧追不舍。担任掩护的聂卫民、姚景顺、何红欣将其去路堵住,终于将其俘虏,罗伟才随即命令押带俘虏撤离。这时垭口越军听到动静,开始用轻重机枪射击。捕俘组立即押着俘虏向山脚撤离。快到山脚时,1名俘虏顽抗不走,因山高路滑,追兵迫近,情况紧急,捕俘组将其就地击毙,押带另1名俘虏撤离。

中越特种兵之间的对决

图8:带着俘虏撤离的侦察兵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