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改革:基建工程兵部队撤销改编,铭刻国家印记
摘 要
从基建工程兵部队撤销到现在,时隔30多年,曾经的戎马风采、军人品格,在当时的艰难岁月中流转波折,也在新时代的洪流里进取开拓。他们的故事会和军队改革一同给后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感悟。
“高耸的大厦是你的身影,宽阔的厂房是你的心胸,雄伟的大桥是你的臂膀,深深的矿井是你的眼睛……英雄的基建工程兵,你为四化建设,你为长征铺路,你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繁荣。”这是一首歌唱基建工程兵的歌曲,歌词鲜明地体现了这支部队的特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简称基建工程兵。作为陆军的一个兵种,从1966年开始组建到1983年被撤销,只存在了不到17年。
他的命运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光荣组建、迅速扩张、精简缩编、撤销转业,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军队精简改编以及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
时局决定命运。基建工程兵部队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备战的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20世纪60年代,国家建设和战备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任务越来越重,但国家原有基本建设队伍却面临年龄大、拖累重、机动差的种种问题。
1966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家建委党组《关于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试点意见的报告》。
同年8月,中央决定将其直属的部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使其成为一个职业化的施工队伍。
之后随即在冶金部、煤炭部、水电部、化工部、建工部、交通部等中央各部直属的施工队伍中抽调有关人员,组建了第一批基建工程兵部队。基建工程兵组建后,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部队不使用国防经费,而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
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又多了一个兵种,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建设中又多了一支生力军、突击队。
在第一批基建工程兵组建之后,中央于20世纪70年代又先后组建了铀矿地质和矿山、水文地质普查,北京地铁和市政建设,战备通信,黄金地质等部队。随着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不断发展,中央开始着手组建基建工程兵的领导机构,以解决部队的统一指挥和领导问题。
1978年1月,经中央批准,基建工程兵领导机构正式成立,李人林任基建工程兵主任,谷牧兼任政治委员。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共辖有10个军级或相当于军级建制的指挥部、32个师级或相当于师级建制的支队、5所技术学校、150多个大队或团,总人数最多时接近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