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库尔德空中协调员利用无线电向空中的美军战机提供敌军目标的GPS坐标。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决意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以摆脱前任小布什留下的战略包袱。然而,中东乱局依旧,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冲突、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等事件不断冲击奥巴马的中东政策。
今年美国总统选举竞选中,中东反恐成为美国选民最关注的外交议题。但专家认为,不论最终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政府在中东政策上都将受制于国内民意、自身实力、政治风向、地区博弈等多种因素制约,恐难以摆脱当前的两难局面。
面临民意压力
作为主流政治精英代表,希拉里的政策主张一贯强硬,希望维持和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教授弗林特·莱弗里特认为,希拉里如果当选,将寻求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加大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支持,增加对伊朗的限制,同时巩固与地区传统盟友以色列、沙特等国的关系。
然而,竞选中特朗普意外崛起,表明传统政治精英的观点不被选民普遍认可,希拉里即使当选,其中东政策将面临一定的民意压力。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刁大明说,在包括中东问题在内的外交政策方面,美国民意趋于“内向化”,即收缩海外力量,独善其身,专注于美国本土问题。
他说:“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美国都将进入‘特朗普时代’。”此次选举中出现的“特朗普现象”反映出民意对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严重不满,今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将不得不面对民意压力。
美国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也认为,美国难以加大在中东的投入,因为这将遭遇民意强烈反弹。此外,美国国力相对衰退,也无法支撑其维持中东地区主导地位所需的投入。
极端言论惹祸?
特朗普在竞选中抓住了选民对中东问题最大的担忧,即威胁美国人生命安全的恐怖主义,但他给出的答案,专家们并不认同。
莱弗里特认为,特朗普自称不会像希拉里一样追求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也表示愿与俄罗斯合作打击“伊斯兰国”,但他在竞选中发表了一系列反穆斯林言论。如果他当选,这些言论会成为美国与中东地区国家合作的障碍。特朗普宣称要加强对本土穆斯林的监控,还要对恐怖分子和嫌疑人使用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