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拒绝简单粗暴 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大变化

2018-05-17 14:45:08
A+ 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如何增强官兵体质,培养勇敢坚韧的战斗精神,为实战化训练积蓄体能,为能打仗打胜仗服务,成为部队各级面临的战斗力建设课题之一。

今天,我们透过第79集团军开展军事体育训练的一段经历,探究基层官兵在组织体能训练时遇到的现实困惑、面临的矛盾问题。

将科学理念引入体能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托举重物训练。

将科学理念引入体能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托举重物训练。

“快乐周末”为何变成“煎熬之旅”

自打班长带他开启“加练套餐”模式以来,张海龙跑步成绩没提高多少,体力和耐心却被消耗不少,这让他感觉很“受伤”。

无意间听到张海龙的吐槽,班长刘腾飞感到挺委屈:“训练不刻苦,咋能成标兵?别说海龙他体质较差需要加练,像我这样自认为体能还算不错的,如果当初不是班长骨干撵着跑,我也不可能当上训练标兵。”

其实,像战士张海龙和班长之间这样的矛盾,在基层班排不在少数。

战士王利家,体育特长生,在新兵连时就是有名的“全能王”。班长郭兆福见他是个好苗子,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特战尖子。为此,郭班长给他量身订制了一份体能训练计划:早上下午各一个5公里,睡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各100个,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还给他“开小灶”。一周下来,王利家汗没少流、苦没少吃,换来的却是身体的不适——右侧膝盖出现疼痛。一检查,他膝盖里有积液,医生说是训练强度过大,恢复保护措施不得力。

某旅下士刘伟彬休假归队,第二天便赶上了连队组织的体能考核。5公里、蛇形跑、俯卧撑……几轮考核下来,体能向来呱呱叫的他,不仅好几个课目成绩不合格,还出现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出现轻微训练伤病的战士,在有的基层带兵骨干“小伤小病不算啥”“轻伤不下火线”的鼓励下,也都选择了坚持。

“膝盖积液2人、肌肉拉伤3人,踝关节扭伤1人……”某营营长闵庆瑞指着一份体能训练伤病情况统计表说,虽说人数不多,可连队接连出现训练伤,对单位战斗力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营连进行班组课目训练,少一个人就影响一个集体。

“一方面训练强度要保证,一方面又担心官兵伤病数量增多,导致连队士气低落,想把体能训练抓好、抓出成效,的确不容易。”闵营长的担忧,在其他营连也都存在。

武装越障训练。

武装越障训练。

现在看,自己过去像是“井底之蛙”

“现在看,自己过去像是‘井底之蛙’。”

接到集团军军体骨干集训的通知时,某特战旅侦察连副连长段志敏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我们的体能素质个个算得上过硬,在赛场上多次摘金夺银,还需要接受培训吗?”段志敏的想法,在参训人员里并非个例。

让段志敏没想到的是,参加集训不过半天,他就感觉自己“不虚此行”。

集训中,段志敏和其他参训人员一起,参加了运动机能生物化学综合测定。运动指导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分别为他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安静心率较低,耐力项目较好;连续肺活量测试数值逐渐下降,表示身体机能恢复状况不好……”看见自己的身体机能情况被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段志敏顿时眼界大开。

“无科学不训练”,如今成了集训人员的口头禅。

“以往我们组织军事训练,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技战术上,即使出现体能跟不上技能的情况,还认为是技战术没练到位,继续加大强度,实际上是走错了方向。”对于之前军事训练中遇到的瓶颈,军体教员陈磊深有体会。

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个5公里能跑进18分钟的战士,在面对高难度攀岩、颠簸中射击、泅渡划船等课目时恐怕会面露难色,甚至出现过度紧张的情况,这并不能说明他体能不优秀,只是他不符合多项任务的全面要求。

对此,有过国际赛场比武经历的副连长冯宇胜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在他看来,我们参赛队员的耐力和意志力要更强一些,但在训练的系统性方面,还存在差距。

“不同的技能训练需要不同的肌肉群作为支撑,拿一个简单的俯卧撑来说,标准、直推、窄推、宽距、斜下,不同方式锻炼的是不同部位,有时候官兵刻意追求一些复杂的动作,却忘记了简单动作有时更难做。一些看似简单的小课目,可能会难倒不少人。”谈起比赛的经历,陈磊惋惜地说:“在比武中,虽然自己靠着顽强意志力取得了个人最好成绩,但还是和其他单位的高手有差距。”

军事体育训练,锻炼的是力量,但使的不是蛮劲,锻炼的是速度,但拼的不是玩命。

“现在看,自己过去总感觉老方法、老经验已经够用,实际上却落伍了。过去为了提高成绩不断加大训练强度,可实际上一些课目并没有练出效果,反而事倍功半。”一名基层带兵人深有感触地说。

据悉,“脖子以下”的改革刚一落地,128名军体骨干就成了第一批接受培训的“种子选手”,担负着重塑该集团军体能训练的重担。

400米障碍训练。

400米障碍训练。

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大变化

冷风刺骨,背着满满一身装具,某旅战士张涛开始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训练考核。攀爬障碍、搬运物资、野战救护……多个课目连续上阵,让他感到这个5公里格外漫长。

踏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射击考核又紧张展开。一连串的射击操作流程完成后,他几乎瘫在了地上。

“感觉力不从心,做动作完全是机械的条件反射。”显然,在这次实战条件下的综合考核中,“全能瞄准手”张涛走了麦城。

翻开成绩单,官兵们一个个低于往常水平的表现,似乎让这次考核看起来不太“光彩”。

“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大变化!”某旅参谋长张海滨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以往训练强度并不算小,但存在体能素质上的差异,有的战士耐力较强,但力量、协调和柔韧性相对偏弱,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将战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力求让体能素养全面发展、服务实战。”

什么是实战化需要的体能素养?官兵只有置身实战场景中才能体会。

“为我量身订制的‘套餐’,很好地弥补了我的短板弱项。”不少战士在军体骨干精心指导下进步很大,重拾了对体能训练的热情和自信。在某连最近组织的5公里考核中,原本身体素质靠后的庄俊伟第一次攀升到连队中等行列。

从操场到战场、从达标到实战——随着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推进,体能训练被纳入实战化的视野,官兵体能素质的培养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路径规划。

“以前掐秒表,现在掐脉搏!”某旅军体教员宋哲介绍,过去组织体能训练,他们都是一味掐秒表、看速度,现在他们将科学理念引入体能训练,不但做足唤醒细胞和肌体恢复工作,还根据每名官兵的实际建立训练档案,有效促进了训练质效的提高。

在某连训练场上,官兵们享受着科学组训带来的“红利”。

一阵短跑训练过后,战士们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副连长赵瑞祥马上召唤大家进行恢复训练,双人拉肩、结对背腰、提拉抖腰……一套放松活动下来,大家顿感轻松不少。

“大运动量后,不及时做放松活动,体内就会形成乳酸沉积,几天缓不过劲来,影响下一步训练。”赵瑞祥对于科学组织体能训练的方法已熟稔于心。

优势劣势一目了然,波峰波谷尽收眼底。记者看到,通过一份份《官兵体能数字档案》生成的训练成绩走势图,大家“弱啥补啥,不吃‘大锅饭’,人人训练有兴趣,个个锻炼有收获。”

体能训练效益的提高,不仅鼓舞着官兵训练的积极性,也带来了军事训练水平的全面提升。记者欣喜地看到,科学组织体能训练的行为之变,正固化为全面落实的制度保证。

(图片摄影:王立军、王乐意)

想当“强将”的我,这次遇到“弱兵”了……

■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炮一连指导员李磊

一部《士兵突击》让我们看到了坚持刻苦训练最终成功逆袭的“兵王”许三多;一部《红海行动》让我们看到了顽强拼搏、挑战极限为国而战的特战精英。

在我的印象中,体能训练成绩好的人不外乎两种:一种有着得天独厚的身体素质,训练和大家同吃“一碗饭”照样拿优秀;另一种就是肯吃苦的“许三多”,靠着起早贪黑挤时间,通过后天努力冲到前面。

军校期间,为了练成“飞毛腿”,我跑坏了好多双迷彩鞋;为了成为“肌肉男”,每天坚持“3个100”雷打不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体能全优的成绩毕业。

刚当指导员,我踌躇满志,一定要带出一个响当当的“尖刀连队”。

然而,事与愿违。连队第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测试,好几名战士不及格。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我这次是真遇到弱兵了。

怎么办?走马上任的“第一仗”必须打漂亮。第一次连务会上,我说了自己的看法:“军人靠军事素质立身,咱们的看家本领之一就是体能,必须下决心,拼命练!”

在我的鼓励下,大家士气高涨,摩拳擦掌,纷纷表态:训练尖子都是脱皮掉肉拼出来的,只要肯吃苦多训练,就一定能练出“钢筋铁骨”……

凭着自认为丰富的训练经验,我和连长一起搞了一个训练计划,风风火火全面展开。长跑拉耐力、力量靠器械、冲刺练速度……根据这些自己的老经验,我们还进行强化训练:一天两个5公里,基础体能不断线。为了提高大家的训练热情,我坚持随队训练,风雨无阻。

第一个月下来,大家进步很明显,过去一直徘徊在及格边缘的战友都成功晋级优秀,个别“困难户”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心里暗自庆幸:逼得紧,练得狠,就是管用。

初见成效,我不敢有丝毫懈怠,鼓励大家要持之以恒。训练场上热火朝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连平时体能训练拖后腿的战士也开始在熄灯后加班训练了。

可是,好景不长。训练方子的“药剂”开得太猛,副作用开始显现:先是病号的数量增加,膝盖积液、骨膜炎等困扰着一些战士;接着就是“卡分秒”的训练模式,让大家的训练热情逐渐下降,个别甚至出现了怕训练、怕受伤的畏难情绪。

考核,如约而至。我满怀信心,期待大家的出彩表现。不料,考核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因伤病号增多、参考率下降,导致总评成绩下滑。最让我忧心的是,连队成绩的“瓶颈”始终难以突破,战士们的训练热情却在一点点消退。

“是不是训练路子有问题?”“苦练到底对不对?”“今后到底应该怎么练?”我陷入了沉思。

带着这些疑问,我向军校的专家教授和高校体育教练积极请教,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边学习边思考。渐渐地,一套科学的体能训练思路在我脑海中清晰呈现:训练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热身运动,依靠脉搏等生理特征判断运动强度,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相互促进,饮食营养,合理搭配促进训练成绩提高……

我意识到,过去我们常讲的那句话:“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确实是简单粗暴了。作为基层一线带兵人和组训者,必须自觉站在体育科学和军事实践的前沿,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把握客观规律,才能探索出科学实用的训练方法。

我认真学习了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和生理健康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剖析前期出现的各类现象,为官兵“量身定做”了一套热身和放松的方法,科学搭配食谱、购置训练器材、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为伤病战士制订康复计划。大家都感到训练不再是吃“大锅饭”了:花样多了,乐趣多了;吃得科学,能量足了;量下去了,质上来了。

前不久,旅里组织军事训练比武,我们连队拿到了4个课目中的3个第一,总评第一,彻彻底底打了一个翻身仗。

强军先强体

■于靖东

“军事体育出战斗力”,这是我军从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体能是智能和技能的载体,体能准备是作战准备的基本构成。长征途中,红军结合行军打仗需要,见缝插针地开展内容和形式简单但实用性极强的体育活动,使官兵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和“硬身子骨”,对长征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军事体育,顾名思义,是服从和服务于军事训练条件下的体育训练,必须与军事训练实战化相适应,为战场搏杀提供体能支撑。但也要看到的是,军事体育是涵盖在体育训练范围内的特殊训练,必须着眼人体生理机能、遵循人体运动规律,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抗性、激烈性、严酷性将日益突出,对军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4年底,原四总部联合颁发《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系统提出推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政策,为新形势下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新颁布的《共同条令》,要求在全军实行体重强制达标制度,把军人体重达标列为官兵考学提干、晋职晋级晋衔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强制性要求,不仅有利于提升军人体能素质,对提升军队战斗力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考量。

强军先强体。在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的今天,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然而,当前一些官兵对体能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中的作用认识不深,把不讲究科学的狠练视为有血性,把不遵循规律的乱练视为招法多。结果,一些冒进的体能训练举措导致有的战士练得很痛苦,身心都“受伤”。

军事体育训练是一门科学。作为各级组训者来说,必须牢固树立“着眼战场、服务作战”的理念,自觉站在体育科学和军事实践前沿,深刻把握体能训练的客观规律,掌握军事体育理论,培养相应专业素养,根据人体机能和运动特点,创新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进行周期性计划安排,使训练更趋于科学、更贴近实战、更符合官兵实际。

过硬的体能素质是通往未来战场的“门票”。我们有理由相信,军事体育训练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就一定能够与战斗力生成同频共振,为强军兴军事业积蓄能量。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