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官兵写遗书:若牺牲能换来家人安稳,将一往无前

2017-05-19 08:26:43
A+ A-

前不久,东部战区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从旅长政委到普通一兵,每人给家人写好一封“遗书”,放在战备包里,作为一种战争准备。

今天(19日),解放军报刊发评论文章《生死观教育,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文章指出,官兵们的“遗书”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如果军人的牺牲能换来家人和更多人的安稳生活,我们将一往无前!新形势下开展生死观教育,帮助官兵树牢正确的生死观,不仅是一种战争准备,也是一种战斗精神、生命价值的培育。

解放军报原文如下:

战争随时来临,军人时刻准备着。

前不久,东部战区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从旅长政委到普通一兵,每人给家人写好一封“遗书”,放在战备包里,作为一种战争准备。

是不是真要上战场了?非也。这是他们旅注重搞好练兵备战,开展生死观教育的一种方法手段。

“不论你们听到怎样的噩耗,请相信,那就是因我选择这个职业而注定要离开你们的方式”,这是下士沈雨婷的“遗书”;“爸妈,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恐怕已经牺牲了,但请你们不要悲伤,上战场是我的选择”,这是上等兵周凉的“遗书”;“如果我牺牲了,妈妈请把我的眼角膜捐出来,让需要的人替我去看这太平盛世”,这是下士邵子卿的“遗书”。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官兵们的“遗书”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如果军人的牺牲能换来家人和更多人的安稳生活,我们将一往无前!

多么可爱的人呀!多么圣洁的战士啊!

让这群85后、90后、95后花一样炫目的青年官兵,直面战场、思考生死,也许有些残酷。但军人意味着什么?军人就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奉献。生死观教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自古以来,军人都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报复,时为129师师长的刘伯承说:“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正是这样的生死观,让我军将士无所畏惧,向死而生,赢得胜利。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