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54个无长明电边防连队和哨所接通国家电网
7月9日,西藏军区又一个不通长明电的偏远哨所岗巴宗山观察哨接通国家电网,合闸送电。困扰哨所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官兵们“电的心愿”实现了——
边关长明电,幸福不断线
走进西藏军区部分边防哨所感受电的变迁
■本报记者 郭丰宽 通讯员 曹文勇 常晨玥
当今时代,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高效创造生产、生活的能源,电给人们送来了动力、温暖、光明和快乐,带来了舒适便利的生活。
毋庸置疑,电是生活的必需品,人们享受它就如同享受阳光、空气一样自然。然而在风雪边关,你可知边防官兵对电的渴求?明亮的灯光不仅点亮了风雪边关的无尽黑夜,更照得官兵心里亮堂堂、暖洋洋。有了电,生活离幸福更近了。
多年来,为满足边防官兵的用电需求,上级先后为边防连队和哨所配发了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系统,并修建了水力发电站,但这些供电设备在雪域高原却很容易“水土不服”——柴油发电机性能不稳,油料不堪严寒冻成冰,风力、太阳能发电系统易遭遇暴风雪“罢工”,就连水力发电站也有“冬眠期”。
所幸这些都已是“曾经”。今天,随着一座座边防哨所合闸送电,更多偏远边防单位被纳入国家电网建设规划,困扰边防官兵多年的用电难题正逐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发电机供电在黑夜中驱走寒冷寂寞——
“送来光明的‘钢铁战友’”
“这是詹娘舍哨所的第一台发电机。”走进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军史馆,陈列柜里一台由四五块碎片拼凑成的雅马哈发电机,格外引人注意。
詹娘舍哨所位于海拔4600多米的悬崖之上,四周壁立千仞、云雾萦绕,哨所官兵对电的渴望,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那年初冬,一位领导到哨所体验生活。战士们为了欢迎他,每晚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牦牛粪火炉旁,轮流讲述记忆中有趣的故事。故事讲完了,大家就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看着战士们朴实的笑脸,他流着泪说:“为了守卫哨卡,战士们战严寒、斗寂寞的精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