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合肥舰5月17日电记者董兆辉、特约记者黎友陶报道:赵岩泉,39岁,国防大学联合战役指挥专业博士,海军最新型导弹驱逐舰合肥舰舰长。由他指挥的合肥舰,去年12月才刚入列,今年3月就完成全科目训练内容,比通常所需的周期缩短了一半。日前,入列不到5个月的合肥舰正在执行南海舰队远海训练任务并担任任务指挥舰,开始它的第一次远航,第一次担任指挥舰,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跨越赤道,第一次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
一艘新战舰入列服役,仅代表加入战斗序列,严格意义上不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仍需要通过不同阶段的组合验收,才能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继而通过一系列任务的锤炼,才能评定是否达到完备的战斗状态。合肥舰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具备执行远海训练任务的能力?新入列战舰战斗力生成周期缩短是否会成为必然趋势?针对记者的各种疑问,赵岩泉舰长一一作答。
合肥舰战斗力生成周期的缩短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试训结合,即把训练的起始点前移。作为海军试训结合的第一艘试点舰,这是合肥舰得以极大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最关键的一点。以往的训练,是从战舰入列正式交付部队之后才开始,而合肥舰从2013年5月下水试航那天起官兵就开始跟舰训练,有些项目甚至更早,如此算来,到2015年12月入列时训练时间已超过两年半。
二是战训结合。如今随着使命任务的拓展,各类战舰几乎都在不间断地执行战备巡逻、护航、执勤、演习等任务。合肥舰于去年入列之前就参加了南海舰队海上实弹演习并担任扫海警戒任务;今年4月下旬刚完成战备巡逻随即又执行远海训练任务。任务牵引,无疑催化了战斗力的快速生成。
三是装备发展的延续性。如今海军装备的发展已成体系化,有延续性,同一系列与前一系列有传承接续,以合肥舰为代表的最新型导弹驱逐舰,就是从兰州舰为代表的某型驱逐舰发展而来,客观上为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创造了条件。
四是成果共享。合肥舰和前期入列的该型舰,彼此之间会共享研究和训练成果。比如前段时间,前期入列的昆明舰进行相关装备试验,其他同型舰艇都会派人前去跟班见学,等于一条舰搞试验,其他舰兼受益。
对于新入列战舰战斗力生成周期缩短是否已成必然趋势,赵舰长予以了肯定回答。他认为,主观上各方面的意识已经提前,自舰艇下水试验之日起就启动早进入早开始的试训结合模式将渐成主要做法。客观上,随着海军装备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新入列舰艇多属于批量建造,许多法规流程都有章可循。且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海上形势,决定了海军必须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新型舰艇必须尽快形成战斗力,以满足完成使命任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