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尼斯”号航母及4艘随行战舰原计划5月3日起停靠香港5天,但美方4月29日称,他们前一天收到中方对这一请求的拒绝。美方表示中方没有说明拒绝的原因。
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后,美国大型军舰继续商业性停靠香港,但每次停靠都需得到北京的批准。美国海军特别青睐香港,据说与香港基础设施好,方便美军家属前来相聚,以及适合舰上士兵上岸休闲有关。
美方军舰的绝大部分停靠请求都顺利得到准许,但有几次被拒绝,它们大多发生在中美关系出了问题的时候。中方一般不说明拒绝的原因,这样做被看成是北京既表达不满、又控制中美分歧烈度的一种外交姿态。
这次在“斯坦尼斯”号航母被拒访港的同时,美军“蓝岭”号指挥舰获准29日停靠香港。而为什么“蓝岭”号来了,“斯坦尼斯”号却遭到拒绝?美方自己应当心里跟明镜似的。中方显然不愿与其就此掰扯,留给美方自己去反思。
几艘美军舰被拒停靠香港应是中美之间很小的一件事。纵观西太平洋,美国军方这两年针对中国做了一些小动作,搞得双方很不愉快,它们究竟是大事还是小事呢?这倒是很有意思的。
它们有可能未来回头看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中美关系的政治大局保持稳定,两国都有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大的愿望,中美军方在西太平洋上的行为与对方的底线保持住距离,美方虚张声势的表演就是做给媒体看的。它们相当于美国大兵朝中国方向吹了几声口哨,一阵风吹过就什么也留不下。
但它们也有可能成为大事的前奏,今天双方互动的细微情节都被记入历史,被赋予特殊意义。那就是中美的战略对立如果成为一个趋势,双方的一举一动就都成了那个糟糕趋势的展开过程。
当然,未来是不确定的,中美21世纪关系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或许要由今天的很多“小事”逐渐累加,最终形成定性的厚度。
所以回过头来看,中美问题未必就是战略决定一切,一些细节创造的气氛会影响两国对未来趋势的感受。而中美关系需要的一些信心,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这些看似临时的感受。
美国太平洋舰队正成为制造两国悲观感受的最大来源。中美已经适应了彼此间围绕人权异见、贸易摩擦、热点外交分歧的各种争吵。但是美国突然针对中国近海利益进行有现实威胁性的军事部署,派出军舰飞机向中国秀肌肉,似乎在改变中美摩擦的性质。两国前所未有地出现了由严重战略互疑推动的前哨性军事亮相和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