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4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采访中周建平表示,我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回收和重复利用载人飞船,希望工程在成本利用方面能够更加有效。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年3月,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航天局透露,今年中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8年前后,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该核心舱将可以服役至2022年。此外,我国还将在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火星的探测和着陆巡视。
中国空间站构想图
在接受采访时,周建平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发展这些项目,但他强调降低成本早已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周建平以中国太空实验室为例。他说,“天宫一号”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是为了载荷要求进行改装,原本还有“天宫三号”,但研制队伍通过优化设计和挖潜,将“天宫三号”的试验任务全部合并到了“天宫二号”上进行,这样就节省了“天宫三号”和为“天宫三号”服务的飞船的成本,转而直接发射空间站的试验核心舱,以实现低成本、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正在研究载人飞船的回收问题,下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回收和重复利用载人飞船。”周建平说,降低成本早已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期美国Space X公司首次实现海上火箭回收,中国也在密切关注。
周建平还表示,未来的空间站也是“经济适用型”,特别是采用先进能源、高闭合度物化再生生保和电推进技术,将显著降低空间站运行期间的航天员消耗品和推进剂补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