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组织大强度飞行训练。来源:国防部网作者:高宏伟
陈虎点兵:国防预算——要数量更要质量
每年两会的时候,中国的国防预算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2016年两会召开之前,很多人都在关注今年的国防预算增长会是什么幅度。
有国内媒体表示,两位数增长是正常幅度,应形成常态化;而一些国外媒体则认为,中国的国防费增长幅度,甚至还会更高。
到了两会召开后,外媒炒作瞬间降温。除了极个别国家的极个别人依然还以一种传统的中国威胁论式论调叫嚣,基本上没有人更多的炒作这个话题了。原因就是,中国国防费的增长幅度从过去若干年的两位数降到了一位数。
但国内一些民众还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们普遍觉得“一位数的增长是不是低了?”“是不是不过瘾,是不是不够?”
对此我们要说,衡量国防预算的多少、增长的高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对未来国防建设的期待,应该是要数量更要质量。
“要数量”好理解,比如国防费用总额的多少、增长的高低。那么如何看待“要质量”呢?就是要保障国防费用持续稳定的供给,还要考虑到如何让国防预算满足军队建设需求的同时,还能产生更大的拓展效益、社会效益和影响效益。
国防预算的编列并不简单,涉及许多专业问题,需要科学规划论证。从理论上讲,这是自下而上的过程。预算要包含军队的各种重大项目,包括人员的维持费用、编制体制调整所需费用、训练费用、执行各种任务费用、武器装备更新费用等等。然后,再综合各方面的需求,再在国家总预算盘子中,拿出一个科学、适当的国防预算的数额。
所谓国防预算的效益,比如说,军队改革要精简整编,人员安置等等肯定需要费用,相比以往这部分可能就会增加;放到装备建设上,如果某重大项目进入到生产、列装阶段,这块费用也可能会增加,反之,费用可能会相对平和甚至下降。
还有,当年的国防预算还要考虑上一年的情况。如果上一年的预算不够用了,当年增长的可能会多一点。如果上一年的预算基本满足需求,当年的增幅也许会稍低一些。
同时,看国防预算不能只盯着“国防”二字,因为国防预算对整个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影响——预算投入之后也是在拉动GDP。
所以,国防预算怎样达到一个比较理想或平衡的状态,是一个科学编列的问题。
这些年来,经过国防费的补偿性增长,我国国防费总额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在这种情况下,看国防预算已不能单看数量,不能说“没有达到一万亿不幸福”“增长率没有达到两位数不幸福”,更需要合理、科学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