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军,强军兴军的时代课题 --加强新形势下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新闻调查
“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春的一天,毛泽东站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村的一个土堆上,郑重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短短44个字,被称为我军“第一军规”。
走进古田,一件件珍贵的史料,吸引我们去探寻人民军队“法”的源头。
1929年冬,《古田会议决议》诞生。从此,人民军队划清了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踏上向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途。
自建军起,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我军一条始终坚持的铁律。凭藉这条铁律锻造出的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本领,我军胜利迈过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
如今,人民军队走到新的历史关头。面对强军兴军和改革发展的时代召唤,习主席鲜明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把军队法治化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强军基石坚如磐,改革潮涌柱中流。回望古田,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摆在我们这一代军人面前:今天,该如何夯实强军之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铺就法治轨道?
强军兴军,迫切要求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摆脱依法治军的现实羁绊,必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法治思维,需要理念习惯制度攥指成拳
这是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据对3个旅团级单位调查统计,去年收到各级文电都在1000份以上,最多的3052份,接待上级工作组少则23个、多则62个。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应接不暇,晕头转向”。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同一个师的两个团,因管理理念不同,一个专设互联网吧,一个严禁官兵上互联网。同一片“法治”天空下,“东边日出西边雨”。
“五多”屡禁不止,规定五花八门,症结何在?
第54集团军军长戎贵卿一语中的:“部队管理、运行如此随意,关键是法治思维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各级依法用法的习惯还没养成!”
这个集团军所属某红军团前身,是当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试点单位。戎军长给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情形:红军官兵将这些军规写在包袱皮上、门板上、墙壁上,在行军打仗途中背诵、默写,人人烂熟于心,并严格遵行。
也许,当年红军并不知道“法治思维”这个词,但严纪律、守规矩的法治意识开始在他们头脑里扎根。正因于此,那段历史才有了更加生动的注脚:“哪里有人民军队,哪里就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里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里就有奇迹发生。”
历史发展到今天,“依法治军”已强调很多年,放眼全军,其成效究竟如何?记者调研发现,进步显而易见,但现实不容乐观。
--有的机关形成靠讲话、文电、开会、派工作组指导部队的思维定势,上面“千条线”,乱穿基层“一根针”,“五多”久治不愈、机关“九龙治水”。有的唯上不唯法,只听领导怎么说,不管制度咋规定。有的领导“长官意志”根深蒂固,靠习惯、凭经验和个人喜好做决策、抓工作。某团主官换了3任,营区主干道两侧的景观换了3次,由原先的樟树换成棕榈、雪松,最近又换成路灯。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官兵们说,问题其实很明了:领导在依法决策、机关在依法指导上存在偏差。
--基层干部反映,抓基层有《基层建设纲要》,抓训练有《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抓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抓安全有《安全工作条例》……按说部队建设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一年到头基层感到很忙乱,有的连队不得不靠上级通知过日子,经常是“今天不知明天干啥、上午不知下午干啥”。
忙由何起?乱自何来?官兵们说,原因其实很简单:部队在依法运转、官兵在依法履职上出了问题。
“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电话”“这法那法,不如领导的想法”……走访基层部队,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顺口溜。细细品味,这看似调侃的话语中,夹杂着对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现实之忧”。
80多年前,面对红军队伍中的军阀做派和流寇习气,党和军队的缔造者们彻夜深思:如何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捧读《古田会议决议》,我们不难找到答案:确立建军基本原则和制度、编制红军军规、修改管理条例……字里行间,尽显法治光芒。
随着社会的进步、战争形态的演变,以及军队人员结构的变化,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正在经受时代的大考。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作答?
采访中,军委法制局领导的话令人回味:“依法治军是个涉及军队建设方方面面的重大课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强化法治理念。”
对此,习主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改变,正在座座军营发生。第二炮兵某基地党委给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立下规矩:做决策、抓工作,先与规章制度对表。该基地政治部主任周建波说:“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肩负起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个历史担当,迫切需要上上下下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内化为信念、外化于习惯、固化为制度。”
没有执行力,依法治军就是一句空话。法之必行,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散--
军法如刀,刀刀“见血”方能令行禁止
“清房难,能有打仗难?”
这句话,道出了过去不少单位清理违规超占用房面临的窘境:虽然三令五申,“令牌”一道接一道下,通知发了一摞,会议开了一堆,可清房总是不能“见底”。
原因何在?
“这难那难,硬起手腕动真格就不难!” 某集团军实现“清房归零”,兄弟单位前来取经,该集团军领导介绍说:“经验就一条,从严执纪,重拳出击,让拒不腾退者付出沉重代价!”
说起“代价”,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红军时期,一位屡建战功的连长想到战友被敌杀害义愤不已,遂将俘虏赶到雪地里受冻,导致两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