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海上战略”系列2014年9月刊报道,日本籍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亚太研究学者吉原俊井针对中国对日本的“威胁”,为日本对中国进行“反介入”作战提出详细建议,文章称,日本可以采用本研究中提出多种概念使中国的计划复杂化,比如说在日本主要海峡实施反潜战、水雷战和导弹快艇“蜂群战术”,依靠琉球岸基防御系统“以陆制海”等。廉价的武器装备和轻步兵,将构成这种防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岸基对海攻击
除了在狭窄的海域中或附近部署防御力量外,琉球群岛本身也可以支持日本的反介入力量。例如,沿着整个列岛分散部署机动式反舰和防空导弹系统,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屏障。战时,有效的拒止作战会诱使解放军指挥官努力消灭这些“守门员”。然而这样的行动,会牵制中国的很大一部分的作战能力,消耗宝贵的人力和物资。由于这些岛屿本身对北京当局的价值不大,中国领导层可能认为让冲突升级是不值得的。
日本防务规划者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逻辑。《2013年日本国防计划指南》要求陆上自卫队(GSDF Ground Self-Defense Force)“保持反舰巡航导弹部队,以阻止敌人对日本偏远岛屿的入侵,在敌人还在海上的时候就击败之。” 两年前,陆上自卫队为琉球群岛北端的奄美大岛附近的几支部队配备了88式反舰巡航导弹。2013年11月,作为更大的军事演习的一部分,陆上自卫队把88式反舰巡航导弹部署到宫古岛。毫无疑问这些前所未有的力量展示矛头直指北京,因为中国海军舰队频繁穿越宫古岛与冲绳群岛之间的海峡。岛链坚不可摧的前景将使中国海军在通往公海的最直接道路上遭遇梦魇,日本将完全具备心理优势。
陆上自卫队的卡车装载的88式反舰巡航导弹是西南诸岛使用的理想武器。88式反舰巡航导弹射程达110英里,可以从内陆地区向海发射。精心布置的反舰巡航导弹阵地的打击范围可以覆盖琉球所有狭窄的海域,将东海的东部边缘变成中国水面舰艇部队禁行的区域。陆上自卫队已经开始采购12式反舰巡航导弹,以取代相对老旧的88式。 这种新型反舰导弹拥有更大的射程、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生存能力,对中国海军来说,穿越上述海峡或附近海域将更加危险。这些导弹系统能够“打了就跑”,可以夜间进行分散和机动,或者在掩护下规避反制打击。琉球群岛上的隧道、加固的掩护所及各种存储站和诱饵,都会削弱解放军识别、锁定并摧毁日本反舰巡航导弹部队的能力。
要消除日本的反舰巡航导弹威胁,解放军必须要对约600英里宽地理区域内的目标实施打击。中国的压制战役将涉及到空中力量、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打击,将加快解放军消耗其弹药、飞机和人员有限存量的速度。其结果将类似于1990至1991年联军攻打伊拉克期间令人失望、徒劳无功的“飞毛腿狩猎”。两栖突击是赶走岛上守军最可靠的途径,但也将是最危险的方式,日本和美国军队将重创中国登陆部队。
88式和12式反舰巡航导弹、机动式防空系统等数量大、生存力强、成本低廉的武器,不仅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耗费大量更加昂贵和稀缺的进攻性武器,而且使突进太平洋海域的前景不太明朗。对这些武器系统进行适当的投资,将大大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使日本有急需的喘息空间。
除了战术上的好处外,这也将给日本带来战略上的利益。在短时间内在琉球群岛大量部署反舰和防空导弹部队,表明日本有决心大力提高在危机时刻采取有效行动的能力。 日本的封锁力量,会大大限制解放军对公共区域和日本领土实施军事行动的作用范围。这样的地理空间限制会降低两国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并与东京的防御姿势相吻合,增强在世界舞台上自身的外交空间。
加固
韧性是日本战略的核心。因此,日本将目光转向了整个日本列岛的广阔区域,在这些区域构筑基础设施的任务显得平凡无奇,但却十分重要。举例来说,加固重要设施,扩大地下储存场所,将加强日本抵御中国导弹袭击的能力。迅速修复受导弹攻击的设施(例如切断和破坏跑道)的能力,也将使美日同盟从中国的第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并维持好后续的军事行动。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国防计划指南》指示自卫队“提高生存能力,包括军营和基地的恢复能力”。盟军承受惩罚性轰击的能力,将会进一步使北京无法快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目前后者认为通过压倒性导弹袭击是有可能实现的。
分散
日本也正在让它的军事基地的风险多样化。目前,盟军资产在少数几个地点的集中,使得中国的目标定位打击显得十分简单。解放军只需要针对在日本的少数几个大基地抛出导弹弹幕,就要以实现其反介入的目标。为了阻止中国的战略,备用机场和港口也可以供美国和日本军队使用。《2013年国防计划指南》承诺“将对民用机场和港口采取相关措施……确保这些设施可以作为自卫队的作战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日本本土的民用机场、商业船厂和码头在战时也可以征召使用。这些设施可以通过整修,满足处理军舰和战斗机独特而苛刻的需求。
此外,日本可以利用琉球群岛的港口和机场。目前,该地区有8个机场跑道足够支持战机起降。其他机场和跑道也可以延长,并改装以适应更大的军用飞机需要。在危机或冲突中,盟国空军和海军力量可以分散在这些绵延数百英里的站点内。力量如此广泛分布,将迫使解放军同时应对多重目标,同时要弄清楚哪些目标对其空军和海军部队形成最大威胁,从而增加了战争的迷雾。日本可以对中国施加更多的摩擦和不确定性,削弱中国国防规划者对其军事行动取得成功的信心,因此北京当局更有可能不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
总之,日本通过精心部署和装备,可以为中国反介入/区域封锁部队在地图上划设一条可能遭遇激烈而致命对抗的“战线”。介入和区域拒止是双向的。中国指挥官会发现,战时解放军在沿海地区使用海上和空中走廊等作战空间时,可能会遭到强烈的对抗。反过来,这将为日本和美国军队开辟更多的回旋空间。
日本反介入态势的风险和成本
尽管有上面提到的威慑的好处,针对中国采取反介入战略对日本不只是有好处这么简单。从国防预算的权衡,到更长远的政策考虑,这必然涉及到成本和风险。
举例来说,实施该战略会使日本自卫队的部队结构更加狭窄。反舰巡航导弹部队和导弹快艇只能执行一个任务:击沉船只。相比之下,多用途驱逐舰和高性能飞机等项目,对依赖安全的海上航道和远离海岸空域的海洋国家--日本--来说十分重要。此外,它们是日本作为“正常化”国家履行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义务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东京不增加国防预算,以适应较小能力的需要,决策者们将需要在中国为中心的反介入战略需求和日本大战略的长期目标需求之间做好平衡。日本不能退回到不利于大国战略的纯防御性的角色上。
同样重要的是,要再次强调,日本版的反介入不是“银弹”。这里没有战争的赢家。充其量,东京可以通过一系列军事选项,迫使北京陷入胶着状态。然而,对于美日同盟从战争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而言,或者说对美军加速增援赶往进入战区而言,这种僵局可能还不够好。然而,随着反介入力量在规模、有效射程和打击力量的不断增加,拥挤的东海军事行动对中国和日本来说都可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风险。因此从理论上讲,一个没有人的海空域可以把竞争的两个大国分隔开来。这种相互确保拒止的战略,是否会使双方更加谨慎,还有待观察。
战争是一场双向的比赛,激烈争斗的双方都希望强加自己的意志于另外一方。行动不可避免地引发反应。平时备战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使东京成功地实施对敌方成本施加影响的战略,但这个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中国无疑将积极应对,对付日本的反介入挑战。技术进步、理论创新和规模扩大,可能会重新定义北京在这场竞争中的面貌。从长远来看,超越竞争的物质层面要求日本必须具备留在游戏中的政治意愿。
可能会相对衰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