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10天,天后王菲就要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开唱了,在一些二手票务网站上,王菲“幻乐一场”实际出售的价格已经跌穿票面价格。
事实上,就在娱乐资本论发文《王菲演唱会百万票价背后:阿里被抢,地头强权以及面子营销学》的当晚,王菲演唱会的价格近百万的门票就开始跳水了。
32秒抢光门票的喧嚣之后,幻乐一场又开始默默售票了,门票溢价开始回落,有的还赠送礼包,但是显然消费者已经不买账了。
“主办方和消费者都被架在那儿下不来了”,有人说,这就十分尴尬了。
有人评论“幻乐一场,之前开票前几乎没人抢,现在礼包(加价)票大把在娱票儿(腾讯、微信的官方售票同道)卖了两小时还没卖光......这个世纪泡沫就要破掉了”,业内人士也评论最终这场营销最终还是玩过火了。有演出商则评价道“这个就是典型的主办控票+互联网猪队友的配合失败案例”。
娱乐资本论来独家复盘,一场本来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演唱会营销泡沫最终是如何被捅破,落得“虎头蛇尾”的境地的呢?这里面又反映出票务市场、演出市场、二手票务的哪些问题呢?
开票:主办方囤积居奇
“主办方囤积居奇,造成市场观望”,有从业者总结这场演唱会卖票情况时说。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娱已经分析了这场演唱会的稀缺性,因此它更加具有被囤积居奇的空间,但商品价格与消费者之间需要达到一种平衡,才能达成交易,当价格弹性空间被压缩,主办方一方将绳子抻得太紧,绳子就可能会崩断,消费者拍拍屁股走了,主办方无法收场。
事实上,演唱会门票虽然带有稀缺性,但毕竟不是必需品,有从业者都说他甚至不建议自己身边的朋友“去花这个冤枉钱”,而且王菲的粉丝大多是稍微年长的70后、80后,相比于90后、00后,这部分人群购买消费的冲动性已经很小了,更加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