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锃亮的光头,土气的衣着,夸张的表情动作,如此平民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伟大的喜剧之魂。
受身为表演艺术家的父亲的影响,陈佩斯从小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其父在70年代时被打成黑帮,陈佩斯无缘文工团和总政话剧团。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陈佩斯在演员田华的提点下最终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就是在那里,他遇见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朱时茂。
朱时茂当时是被借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临时住在厂里的招待所。招待所里有全厂唯一的民用电话,陈佩斯经常来打电话,一来二去,两人便熟了起来,还成了小品搭档,经常合作走穴。上春晚之前,两人便已经小有名气。
1984年春晚小品《吃面条》,不仅成就了陈佩斯和朱时茂,也造就了后来的黄宏、郭达、赵本山等一大批小品演员。在此之前,作为中戏和电影学院考试项目,小品从来都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喜剧形式,没人拿来公开演出。《吃面条》成功后,中国电视节目增添了一种新形式。小品使得春晚更加完整,也让小品演员们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吃面条》第一次“面试”的时候,还没演完,坐在后排的观众就已经没影了。陈佩斯当时心里非常紧张,不过后来才发现,后排的人并没有走,而是笑到了椅子底下。正是因为这样,春晚导演黄一鹤拍板定下了这个节目,并打包票:“出了问题我负责!”
此后,陈佩斯和朱时茂一发而不可收拾,接连在春晚上演出了《拍电影》、《卖羊肉串》、《狗娃与黑妞》、《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小品,获得了巨大成功。
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对待艺术都十分严谨,他们想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笑声,还有深刻的思考。为此两人经常为了剧本创作上的不同意见吵得不可开交,严重时马季、姜昆他们都调和不过来,还需要各家太太们来平衡。但即便如此,两人依旧是最好的搭档。